第236章 草原上的雄鹰(1 / 2)

漠北,牙帐。

金色的穹顶在草原的寒风中,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如今草原上最具权势的男人之一,阿史那社尔,正用一块雪白的羊皮,仔细擦拭着他心爱的弯刀。刀锋如秋水,倒映着他阴郁的眼睛。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几乎是滚着爬进了大帐,他的嘴唇干裂,脸上带着被风沙割出的道道血痕。他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的蜡丸,高高举起。

“大汗,‘隼’从南边传回来的消息!”

阿史那社尔的动作停住了。他放下弯刀,接过蜡丸,用指甲熟练地划开。里面是一小片极薄的丝绸,上面用一种只有少数人能看懂的突厥密文,写着寥寥数语。

他的目光扫过丝绸,起初是平静,继而变得凝重。

“吹气……成钢?”他用突厥语低声呢喃。

帐内的几名亲卫首领面面相觑,不明白这四个字有什么魔力。

阿史那社尔猛地站起身,将那片丝绸紧紧攥在手心,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想起了多年前,他的叔父颉利可汗兵临渭水城下,几乎就能踏平长安。也想起了这些年,从大唐走私来的兵器,尤其是那些精良的铠甲和横刀,是如何让他的勇士们在与其他部落的战斗中占尽优势。

唐人的富有,他知道。唐人的强大,他也领教过。但他一直认为,那不过是人多,城坚,甲厚。可如今,这片丝绸上的消息,却让他感到可怕。

一种可以点石成金,不,是点铁成钢的“仙法”。

如果突厥人也掌握了这种方法,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勇士们,将不再需要用十头羊去换一把南朝的破刀。他们可以拥有比大唐玄甲军更坚固的铠甲,更锋利的弯刀。

到那时,所谓的长城,所谓的险关,还挡得住百万匹饿狼的铁蹄吗?

“传令下去。”阿史那社尔的声音变得亢奋,“告诉‘隼’,不惜一切代价,我要知道这‘吹气’的全部秘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他需要什么,金钱,女人,还是人手,都给他!告诉他,只要他能把这套‘仙法’带回草原,他就是我阿史那社尔的亲兄弟,我分一半的牛羊给他!”

“是!”信使领命,转身飞奔而出。

阿史那社尔重新坐下,拿起那把弯刀,眼中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喜爱。他看着刀身上那些经过千锤百炼才锻打出的细密花纹,第一次觉得,它如此的粗糙,如此的……落后。

“大唐太子……”他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冷笑,“你以为你是在为自己铸造王座吗?不,你是在为我阿史那社尔,准备一份征服天下的礼物。”

……

与此同时,东宫,丽正殿。

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唐第一届铁锹设计大赛”总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李承乾高坐主位,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殿中摆放的十几件奇形怪状的“作品”。

程处默正唾沫横飞地介绍着他的得意之作。那是一把与其说像铁锹,不如说像船锚的玩意儿。锹头用纯钢打造,足有半尺厚,门板大小,后面焊着一根碗口粗的铁棍。

“太子哥,您看俺这个‘霸王开山锹’!”程处默拍着胸脯,一脸骄傲,“分量足,用料实!就这玩意儿,别说挖土了,一铲子下去,城墙都能给它拍个窟窿!保证好用!”

李承乾揉了揉太阳穴,有气无力地问:“处默,孤问你,这东西,多重?”

“嘿嘿,不重不重,也就百八十斤。”

李承乾闭上了眼睛,他怕自己再看一眼,会忍不住下令把程处默拖出去砍了。

“下一个。”

尉迟宝林兴冲冲地扛着他的作品上前。那是一根长达两丈的巨型长杆,杆头装着一个……脸盆大小的锹头。

“太子哥,俺这个叫‘追风夺月锹’!”尉迟宝林把长杆舞得虎虎生风,“您想啊,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咱这锹柄够长,抡圆了,那力道得多大?而且,站着就能把十步开外的土给挖了,多省劲!”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宝林,孤再问你,这东西抡起来,不会把旁边一起干活的弟兄,脑袋都给削掉吗?”

尉迟宝林一愣,挠了挠头:“呃……这个……干活的时候,大家离远点不就行了?”

李承乾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飙升。他有些后悔了,要不是格物院和军工厂的工匠忙得飞起他是怎么也不会叫这几个憨货来做这事的,尽管如此,他还是后悔了。

房遗爱清了清嗓子,矜持地走到他的“作品”前。那东西最为复杂,锹柄上装着好几个手摇的把手,连接着一堆大大小小的齿轮和链条,看起来像个破烂的纺车。

“太子哥,我这个,名为‘鬼斧神工全自动机关锹’。”房遗爱脸上带着智商上的优越感,“运用了最新的杠杆原理和齿轮传动之法。您看,只要轻轻摇动这个摇杆,就能带动齿轮,驱动锹头自动挖土,再通过这边的传动带,将土自动甩到身后。全程无需弯腰,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

说着,他兴致勃勃地开始演示。他抓住摇杆,用力一摇。

只听“嘎吱嘎吱”一阵令人牙酸的乱响,那堆精密的齿轮互相较着劲,就是不动。房遗爱涨红了脸,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咔嚓!”

一声脆响,一根链条应声而断。紧接着,整个“机关锹”在一阵“噼里啪啦”的乱响中,散成了一地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