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抓周和蠢蠢欲动的高句丽(2 / 2)

“轰——”

这个消息,比刚才李长安抓周,更具爆炸性。

蒸汽机!

那个太子殿下口中,能“吞云吐雾,日行千里,拉动山峦的钢铁巨兽”!

虽然只是原型机,但这意味着,从神话到现实,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李世民激动地浑身都在颤抖,他指着李丽质,又指着李承乾,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朕的麒麟儿,朕的掌上明珠!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无双国宝!”

他目光扫过全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有此等国之重器,有此等栋梁之才,何愁四海不定,何愁天下不平!”

大殿之内,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而角落里的李治,则将头埋得更低了。他感觉自己在兄长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可笑得如同一个小丑。

......

光阴荏苒,贞观十二年秋,大唐的各部衙门,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

户部衙门内,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

尚书唐俭,正带着几名主事,核对今年四方藩属国的岁贡清单。

“新罗,黄金五百两,人参一千斤,虎皮百张……嗯,如数上缴,不错。”

“百济,明光铠五十副,良马三百匹,各类丝绸一千匹……也到了。”

“吐谷浑,战马五百匹,牛羊三千头……很好。”

唐俭一项一项地核对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自从太子殿下雷霆手段经略吐蕃,设立“西部大开发”之后,西域诸国对大唐愈发敬畏,上贡也比往年积极了不少。

然而,当一名主事将辽东方向的贡单呈上来时,唐俭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高句丽……怎么是空的?”他指着清单上的一处空白,沉声问道。

那名主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回道:“回禀尚书大人,高句丽今年的岁贡,至今……未至。鸿胪寺那边派去催问的使者,也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迟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混账!”唐俭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整个户部衙门,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岁贡,乃是藩属国向宗主国臣服的象征。

高句丽不纳岁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拖延,而是公然的挑衅!是对大唐天朝威仪的蔑视!

“此事,必须立刻上奏陛下和太子殿下!”唐俭的声音冰冷。

……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太极宫。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那深邃的眸子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殿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一众宰辅重臣,尽皆在列,个个神情凝重。

“好一个高句丽!好一个渊盖苏文!”李世民的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前朝杨广三征高句丽,损兵折将,国力耗空,倒是把他们的胆子给养肥了!如今,竟敢不纳岁贡,这是真当朕的刀,不利了吗?!”

“陛下息怒。”房玄龄出列,躬身道,“高句丽蕞尔小邦,不足为惧。只是辽东地势险要,气候苦寒,若要出兵,还需从长计议。”

李靖也点头附和:“陛下,高句丽城池坚固,尤以安市城为最,易守难攻。且其民风彪悍,全民皆兵。若无万全之策,贸然出兵,恐重蹈前隋覆辙。”

他们说的,都是老成持重之言。

然而,李世民此刻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这些。

“从长计议?万全之策?”他冷哼一声,“朕的大唐铁骑,朕的大炮,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不成!朕看,你们是被前隋的败绩,吓破了胆!”

就在殿内君臣僵持不下之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阿耶,诸公,稍安勿躁。”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李承乾,不知何时已经到了。他依旧是一身寻常的王服,脸上看不出喜怒。

“高明,你来了。”李世民看到李承乾,怒火稍稍收敛了一些,“此事,你怎么看?”

李承乾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对着李世民躬身一礼,随即目光扫过堪舆图上辽东的那片土地,缓缓开口。

“高句丽不纳岁贡,意在试探。试探我大唐的底线,试探阿耶您的决心。”

“他们赌的,就是诸公方才所言的‘从长计议’。他们赌我大唐会因辽东路远难行,城坚难克,而选择隐忍退让。”

李承乾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

“前隋之所以败,非因兵不强,将不勇,而是因其国力已衰,民心已失。而我大唐,如今国泰民安,府库充盈,兵强马壮,民心所向!此消彼长,焉有不胜之理?”

“更何况……”李承乾冷哼一声,道:“我大唐,如今有了三样,前隋所没有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