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的领导们忙不迭应道:“是的,向队长在做之前,的确已经跟我们说过了,我们也提醒过,只要不涉及金钱交易就行。”
思想委员会的人有些不耐烦,“若只是以物易物肯定是不算的,不过我们的确收到了匿名举报信,有人举报你们投机倒把,你们村呀,最近一年来已经闹了好几起这种事儿了,说说吧,谁最近离村了。”
思想委员会的人是倾向于知青的。
然而最近的知青还真没离过村。
“不是知青们,知青们没跟我请过假,每天那么些人我也都能看到他们,而且知青若想吃,也能拿菜或者粮食去换。”
思想委员会的还真有些意外,“哦?不是知青那能是谁?村民吗?最近有村民离村吗?”
“村民们离村若不出远门也不需要跟我报备。”向队长刚说完,队长媳妇就道:“那三娃媳妇前个儿回过一趟娘家,回家之前来得了两碗卤肥肠,说是一碗自己吃,一碗拿回去让娘家人尝尝。”
向晓艺忙道:“华子家的爷爷前儿也离了会儿村,头一天晚上也换了两碗肥肠,昨个儿一起玩的时候,华子跟我提了一嘴,别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了目标就好了。
华子家爷爷和三娃媳妇被带去了村委会。
询问之下吧,虽说年龄段不同,但都是回家看弟弟的。
华子爷爷的弟弟是个孤寡老人,眼睛瞎的平日根本出不了门,吃饭都需要他们家接济,若不是老人实不肯搬过来,指定是要来他们村住的。
这种情况不可能举报,那么写举报信的人绝不是这位老人了。
至于三娃媳妇的娘家就在隔壁村,也就是能换豆腐的那个村。
两厢一打听吧。
举报他们的人正是三娃媳妇的弟弟,闫军。
三娃媳妇闫妮那叫一个震惊,“我不知道这件事儿,我就是觉得卤肥肠好吃,特意换一些回去给他们改善口胃,顺道又换了块豆腐回来,那豆腐还是晓彤帮我卤的,卤完后我留了一小块给她,这也没花钱,自然不会说是用钱买的,也就不涉及投机倒把了。”
虽然闫妮是这样说的,可闫军却不是这样听的。
谁家的肉不吃,卤了用青菜粮食去换肉啊。
怕不是傻子吧。
更何况卤东西的人还是知青。
他们村也有知青,知青有这么好?
闫军越想越不对,为调查出真相,然后就写了封匿名举报信,将他们村给举报了。
“我真服了。”许晓彤连骂人的力气都没了。
闫军却义正严辞,“我也没说错啊,明面上说是没收钱,但那可是知青,他们能有这么好心做好吃的给村里人吃?指不定私底收了多少钱呢?”
“那你说,一碗肥肠值多少钱?”许晓彤问他,“那么一大碗肥肠,你说值多少钱?”
闫军眼睛转了转,“那一大碗不得值1块钱啊,一块钱一碗,你一天卖个十几碗,一天的收入就是十几块,你做了有好几天了,说啥收入得有100多了吧。”
许晓彤看傻子似的看向他,“你既然说我这肥肠一块钱一碗,那你给我钱啊!”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了许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