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八年除夕,晴。
为庆祝引坎儿河水入巴托城工程结束,衙门组织百姓在城外放烟花。
城楼也对百姓开放,一早开始,家家户户带着孩子,吃着糖葫芦,登路观看这道盛景。
前几日刚下过雪,蜿蜒的河水已经结冰,冻得结结实实,淘气的孩子在冰上跑,小脸冻得通红,大人欢笑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只要开春,农田有了取之不尽的水,收成好了,日子更会好。
这大半年,巴托城值得庆祝的事情太多了,百姓兜里有了银子,能吃饱饭,更爱这座城。
城楼上有人眼尖,瞧见坎儿河远处的官道上,一辆辆马车朝着巴托城跑来,兴奋地问守城兵士,“官爷,你看那些马车,是国公爷给咱们整来的生活物资吗?”
兵士点点头,难掩心中激动,“正是,如今京城到鞑靼之间的官道也修好了,史大人让咱们告诉大家,以后别说京城,就是江南的东西只要月余就能到达巴托城。”
江南在哪里,百姓都不知道,但是大家知道江南很富庶。
国公爷刚来巴托城的时候,就是把巴托城的菜籽和葫芦卖到江南,大家的日子就是从那时候好起来的。
有人感叹,“国公爷真是救星,咱们去年这个时候还吃不上饭,一年时间,别说吃饭,还能吃饱饭。”
官道再远处,是城外大营,那里驻守保护巴托城百姓的将士,还有什么比这更安全?
有人道,“我们曾经让鞑靼人追着跑,家园被洗劫一空,如今能睡得香,睡得沉,都要感谢国公爷啊。”
还有一位妇人道,“除了国公爷,还有国公夫人,你们忘了?从前咱们只能去益春堂看诊,如今城西啥样?咱们城西的百姓自己说,上次我孩子生病,国公夫人开了两副药就好了,才花了几个铜板。”
百姓的赞扬声此起彼伏,有人提议,“我们去国公府感谢肯定不太好,不如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堆两个大雪人,一个国公爷一个夫人,让他们陪我们过除夕,看烟花。”
百姓一窝蜂拥下楼,你一捧雪,我一捧雪,欢笑着,表达内心淳朴的喜悦。
有人提出质疑,“咱们也没见过国公爷,不知道长啥样啊。”
妇人笑道,“国公夫人我见过,那就是活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咱们就堆什么样,至于国公爷,肯定像玉皇大帝一样知道咱们百姓疾苦,他就是那个样子吧?”
青竹和宋奎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切,想笑却也内心汹涌。
青竹道,“真该让夫人看看这个画面。”
宋奎,“我要不要告诉他们国公爷长什么样?”
青竹赶紧拉住他,“你不是也想试试堆个国公爷吧?”
宋奎突然盯住青竹的眼睛,“我要堆,也是堆你。”
青竹慌乱地躲开宋奎的目光,心底却被幸福胀满。
宋奎拉起青竹的手,她欲挣脱,被他紧紧攥住。
青竹嗔怪,“你干什么?让人看见。”
宋奎很坚定,“我就是想让人看见,让所有人知道,你是我宋奎喜欢的人。”
青竹涨红了脸,左右看看,害怕得低声商量,“今日护卫队那些姑娘放假,都会来这里玩,让她们看见,我以后怎么办?”
宋奎笑嘻嘻故意反问,“什么怎么办?我不光喜欢你,还要娶你,你做好准备吧。”
陆续有出城的百姓从两人身边走过,瞧见年轻人谈情说爱脸上都带着笑。
青竹更加不好意思,转身要走,宋奎紧紧拉着她的手,把她堵在身前,“怕什么,我宋奎光明正大,你青竹也大大方方,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好的呀。”青竹听到身后传来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