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试探的盯着闺女,一眨不眨的等着回答。
“挺好!”
李氏心中一喜,“闺女,你要是有那个意思,到时候让你村长叔找媒人上门如何?”
媒人?
苏颜突地领会了李氏的意思。
不免一笑的抓住李氏的手,撒娇般的语气,“娘,着急把我嫁出去?”
“不是着急,是年龄到了,娘怕耽误了你。”
苏颜假装勉为其难的样子,语气低沉,“好吧,是该嫁人了,要是嫁人了那就得相夫教子,也就没时间去找爹和大弟了。”
李氏一拍大腿,“哎呀,我咋把这事给忘了,那你跟霍云的事……”
“娘,我和他不会有什么事,我们不合适,我对他也没那意思。”
原来是这样。
李氏这回放心了。
还以为,为了找人而耽误闺女的终身大事,那她这个做娘的心里会很愧疚。
心里当即矛盾的不要不要的,而现在全都烟消云散了……
时间总是飞快。
没多久就到了正月十五,有点条件的人家都挂起了红灯笼。
除了红灯笼,都准备了粘面和糖馅,做了简单的元宵。
做这些东西,黄玉比较内行,她还特意准备了两样,一样糖馅,一样豆沙馅。
她特意把这两样馅给李氏拿了一些。
苏颜发现糖馅过于简单,按现代的糖馅里起码要有花生、芝麻、白砂糖,有条件的还会放核桃、瓜子、葡萄干……
这些馅料她别墅里没有现成的,不过还是拿出瓜子仁、花生、葡萄干、蔓越莓干、黑芝麻。
苏颜将这些东西拿出来碾碎,拌了一些白糖,和一点油,就做好了元宵的馅料。
李氏此时也已经和好面,6个人围坐在一起随心所欲的包起来。
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奇形怪状,让人忍俊不禁。
依照之前来过的黄玉口中的说法,元宵要炸着吃。
而李氏原来在南方时,都是要煮着吃,当然名字上也有区别,不叫元宵叫汤圆。
十五元宵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后面日子也都顺风顺水。
直到三月底,除了李氏几家,好多人家粮食空了。
手里的那点钱也花的没剩多少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接下来的日子若是不想办法,那可就难过了。
现在三月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指望田地是指望不上了。
“东头高家断粮了。”李氏看着他们一家老小觉得挺不是滋味。
可她懂得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
即使有心帮忙,但最后还是说服自己理智下来。
因为断粮的不只是一家。
看着李氏有些分神,苏颜就拽着她到院子里,向不远处的树林里眺望。
“娘,你看,都是柳树,她们只知道吃上面的柳树钱,却忘了它还可以编筐卖钱。”
听苏颜一席话,李氏豁然开朗,“对,我怎么忘了,咱们村都会编筐,编草席。”
李氏一高兴,就要出去告诉那高家的。
“娘,不用去,我现在就出发割柳条。”
阿金阿银一听话头,赶紧把马车套上,把车厢拿了下来。
苏安带着两个干哥哥,将马鞭在半空中甩的贼响。
村里人只要听到的都看着她们问,一听说割柳条编筐卖钱。
都嗷嗷拍大腿,怎么就忘了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