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势起伏的东部边境,有一处极为关键的隘口。
此处山峦连绵,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大地,而这隘口就像是巨龙咽喉处的一道狭窄通道,是东部防线的重中之重。
孙禄堂深知这隘口的战略意义,于是亲自筹划,开始在此建立一座大型要塞。
他直接花费了不少金币购买大量图纸,一座雄伟的要塞拔地而起。
要塞由多道城墙构成,最外层的城墙高大厚实,足有二十丈高,墙体宽阔,数十人可以并行其上。
城墙上设有瞭望塔和箭楼,瞭望塔高耸入云,站在上面可以将方圆数里的动静尽收眼底;箭楼则排列整齐,里面藏着强弓劲弩,随时准备给来犯之敌致命一击。
第二道城墙与第一道城墙之间形成了一个瓮城,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
一旦敌人攻破第一道城墙,就会被困在瓮城之中,此时城墙上的士兵可以从四面八方进行攻击,让敌人无处可逃。
再往里,还有一道更为坚固的城墙,它是要塞的核心防线,守卫着要塞内部的重要设施和人员。
孙禄堂看着这座建成的要塞,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挑选了一批巅峰兵种,派重兵把守这座要塞。
顶级的百战穿甲兵兵这里安排了2000人,1000名陌刀军,1000名铁鹰锐士,1000名陷阵营。
另外孙禄堂购买了两座魏武卒军营,作为这座要塞的常备军。
孙禄堂为这座要塞命名为“虎牢关”,寓意着它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牢牢地守护着东部的边境,让任何企图侵犯的敌人都望而却步。
【恭喜领主获得奖励皇级统帅张巡】
英杰系统布置的任务在这一刻总算完成了。
自己已经等了好久了,这个地盘任务算是之前所有任务里最难的了。
张巡出生于公元708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战阵兵法,志向远大,不拘小节。
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初入官场担任太子通事舍人,后出任清河县令。
在任期间,他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任期满后返回长安,当时杨国忠专权,有人劝他依附杨国忠,可获重用,但张巡刚正不阿,拒绝了这一建议,后调任真源县令。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席卷了大片地区。
次年,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安禄山,逼张巡为长史,迎接叛军。
张巡毅然率吏民大哭于玄元皇帝庙,起兵对抗叛军,响应者达千余人。
此后,他转战多地,与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公元756年,张巡率领千余人马坚守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叛将令狐潮的数万人马展开对峙。
令狐潮率四万叛军进攻雍丘,张巡手下士兵仅有两千余人,双方力量悬殊。
但张巡临危不惧,他利用叛军初至、军心未稳的时机,主动出击,多次挫败叛军的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令狐潮用百余艘船运送盐米等物资给叛军,张巡得知后,在夜间于城南布阵,吸引令狐潮的主力,然后派勇士从城北渡河,袭击叛军的运粮船,将盐米等物资全部烧毁,给叛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在雍丘被围日久、箭矢短缺的情况下,张巡想出了草人借箭的妙计。
他命士兵扎了一千多个草人,披上黑衣,在夜间用绳子从城墙上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