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府兵(2 / 2)

“衍儿,你过来,教他们学会打枪!”

眼看着部曲们欢天喜地的收到了一杆杆火枪,对着火枪构件四下打量时,卑启唤来儿子,吩咐他对部曲进行训练。

“是,父亲!”

身材同样高大的卑衍迈步来到跟前,恭敬行礼道,尽管面容稍显稚嫩,可不论行为举止,还是为人处世,都显出一丝军人的铁血气质。

“嗯!”

卑启对这个与自己有八分相似的儿子极为满意,卑启对自身有充分认识,以他的能力学识,很难有大的成就,眼前的儿子却不同。

早在当年公孙度奇袭玄菟郡之时,卑启便让亲生儿子进入了襄平城的羽林营,充当了其中不起眼的一名学生。

事实证明,卑启的投资极为正确,羽林营并非士人口中的质子营,也不是百姓嘴里的孤儿营,这种名为军营,实为学府的所在,不仅教授子弟军事知识,还传授各类学识。

这几年,从羽林营走出的学生,进入了辽东乃至公孙度幕府下的各个部门,长期的隔离学习,让这些人带着羽林营特有的鲜明印记。

这些人在进入到军队、官府、农庄、商号当中后,往往以其极强的个人能力而得到广泛赞誉,并且从这些人口中不断冒出的新颖词汇也让人对羽林营这个神秘学府生出了极大好奇。与他们相处的不论官吏士人,都感觉自己与羽林营学子不处在同一世界。

传统的儒家士人以及受到汉末儒家文化洗礼的普通人,都能清醒感受到,羽林营学子与他们的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二者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解释,更让传统士人绝望的是,羽林营学子往往是正确的那个。

对此卑启也深有体会,但他并不会感到恐慌绝望,在卑启这样的老军头眼里,世上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刀的事,谁的拳头硬谁就对!

传统士人虽然占据了上层的舆论阵地,可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既然公孙度搞出来的新学开发出了火器,并且以之打败了守旧势力抱团的袁绍军,那就已然证明了新学的正确性。

事实胜于雄辩,卑启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故而当卑衍回家后奉劝他尽快熟悉火器,并且表示将来都将是火器的时代时,卑启毫无保留的选择了支持。

“听着,这是老式的火绳枪。与尔等从前使用的强弩有几分类似,其具体的使用步骤如下.....”

不远处,卑衍手里摆弄着火枪,三下五除二便将之拆成了几个零件,嘴里的讲述不停。

卑启看着暗自点头,不管怎么说,儿子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回到庄园大屋内,卑启的妻子招呼仆役端来稻米粥,配上胡饼大酱,算是一顿丰盛的早餐了。

卑启在家也是军人作风,当即坐下狼吞虎咽的开始吃喝。

“衍儿呢?”

一同坐下就餐的妻子见到卑启独自一人,望向门口担心问道。

“与部曲一同训练呢,不用管他。他刚回来,与部曲们不熟,这段时间让他与部曲们同吃同睡,军心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卑启手里撕着胡饼,闻言看看门口,摇头解释道,他是府兵,这是荣耀也是责任,儿子将来继承他的家业,就必然要熟悉战事。

“哎,你们男人天天就知道打打杀杀!战场上刀枪无眼,若是衍儿有个三长两短.....”

妻子对卑启的淡然很不开心,抿着嘴抱怨起来,没说几句眼眶里竟然有了泪花。

砰!

“妇人之见!”

卑启手掌往桌子重重上一拍,他的力气本来就大,这个辽东产的实木桌子好容易才没有散架。

巨大的声响让庄园里的仆役回头,待看见家主卑启的脸色,立即低下头去,各自忙活去了。尽管公孙度名义上废除了部曲奴隶,卑启家的仆役都是以官方价格雇佣的,可民间对待仆役打骂的惯性,加上民不举官不究的现实,足以让众多仆役规矩下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喘了几口长气,卑启看了眼哭的梨花带雨的妻子,想起她这些年经营家业的辛苦,终于缓和了语气道:“我卑家在辽东并无根基底蕴,若无军功加身,使君看重,如何有现今家业?”

“我与你实话说了吧,府兵制度之下,我等看似过的富贵,实际上就是将钱财上的赋税改为了战场厮杀的血税罢了。作为府兵,可以没有钱财,没有土地,但不能没有战力,因为有了战力,钱财土地都可以在战场上获取!”

面对卑启的讲解,妻子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她看着面带风霜之色的丈夫,回想起辽地近些年的种种,叹口气道:

“奴家也非不识大体之人,也明白军人都是要上战场的,只愿你和衍儿每次出征,都能平安归来。”

卑启握住妻子手掌,看着妻子娇俏面庞,眼睛里燃起火焰,口中没来由冒出一股燥热:“那咱们,就再生一个!”

说完,卑启也不顾桌子上未完的食物,扛起妻子大步向着内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