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规模优势(1 / 2)

“哎.....”

一脸沧桑的齐管事瞥了眼这个乡下出身的本分少年,摇摇头,用手轻轻拍打了下对方肩膀:

“好了,马三,现在你是咱们工坊的工头了,再也不用回去地里刨食了。你说咱们作坊这些活计多好,只需要干好手里的活计就行,还能吃饱饭,不需要为地里庄稼、天上雨水、小吏催逼操心。为什么,他们,都争着抢着要回去呢?”

马三听着管事的话,终于明白了过来,而今作坊的红火,大半原因在于他们这些河北难民的涌入,听庄子的农庄管事给他们讲过,州府为了赈济安置难民,将大笔的军事物资订单给了眼前这些作坊,以换取作坊主对河北难民的照顾。

马三虽然天真,可他也不傻,从本地的农庄子弟口中得知,从前的作坊那可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将作坊里的工人当牲畜使,闹出了好些乱子,也让作坊主们的名声在本地扫地。

商贾求利,并不在乎难民的出身,只要比较下州府方案中的支出收益,便能迅速做出决定,故而,他们这些难民,之所以能有而今比较安稳的生活,并不在于作坊主的善心好意,而在于州府的订单好处,以及随时监管的农庄体系。

而今战争结束,北方的难民随时都有可能南下回家,作坊眼看着手里的廉价劳动力不保,这才抓紧时间想办法挽留工人,却没想到管事口中的不看天吃饭的活计并不被难民们放在眼中。

“不一样!”

顿了片刻,马三抬起头看向眼前管事,缓缓摇头,他是难民的一份子,从前也是河北地面上的底层农民之一,他了解乡人们的心思,对齐管事解释道:

“作坊工作尽管辛苦,却能衣食无忧,这在以前,肯定能让所有人趋之若鹜。可而今不同了,河北没了豪强,使君帮咱们建了农庄,发放了田契,来年还发放农具耕牛,有了地,咱们就不是佃农了,为人耕地,和为自己耕地,是不一样的。”

凭借着自己的经历,马三点明了那些同乡的心思,同时心中也有些彷徨,他若留在此地作坊干活,相当于舍弃了家乡那百亩良田,心中着实不是滋味,可回想自己孑然一身,就算有了田亩也照顾不过来,还极有可能在乡里承受其他人的欺侮,出身底层的他十分清楚,那些面相朴实的乡民,某些时候的狠厉压根不输大姓豪强。

“唔.....你说的不错!河北刚刚经历大战,有大片的田亩可分。哎,我明白你们这些人的心思,一个个有了田就想要节衣缩食,积攒钱财买更多的地,然后雇佣长、短工,最后干脆坐地收租.....啧啧,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不过,将来之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齐管事沉吟片刻,当即点头,对马三的解释表示赞同,随后摇头,对那些痴心妄想的农民表示不屑,说到后边,他想起家主最近一直为家族未来思虑的敏感内容,最后只是摇头,并不愿多讲。

就在两人交流之时,于此地相隔两个厂房的大厅内,正有一个个衣着富贵的作坊主汇聚。

“诸位,刚刚收到消息,州府下了命令,沽水的难民明年开春之前便要南下。作坊工人,是去是留,随其心意。可咱们都清楚,愿意留下来的工人,屈指可数!

此事,必须得引起重视,诸位,想想看,我等好不容易足衣足食,长久培训出来的熟练工人们,马上就要回地里刨食,去做那些毫无技术的农活了。

作坊生产这是要受多大的影响?加上未来招收新手,培训的成本,一来一回,这得是多大的损失?”

崔玮端坐在大厅正中,作为在场作坊主中的家业最大者,第一个开口,首先点明了他们当前的紧要问题。

面对迫在眉睫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作坊主们也是一片哗然,纷纷出声。

有人见崔玮开了口,自己也不含糊,当即附和抱怨起来:

“是极!作坊里的那些新手,磕磕绊绊好不容易练出来,若是放他们回去,我等的投资不都打水漂了吗?这可都是钱啊!”

接着有人斜睨开口之人一眼,没好气道:

“那还能如何?州府都下了命令,你还改违抗?不过这命令也有意思,说了是随其心意,咱们只要想办法留住其中技术娴熟的好手便是,打下手的零工任他去留!”

有看不惯难民待遇的人拍着桌子道:

“呼,想办法?想啥办法?难道还要提高他们的待遇?要我说,就不该对他们这般好,好吃好喝供着,真当我等是开善堂的了?一个个背恩忘义,也不想想当初是谁收留了他们?

呵!正是有了这帮大爷,我家的家仆一个个小心思都多了起来,前几天还吵着加工钱!呵,也就是现在,若在以前,哼哼......”

有人当起了和事佬,温言缓和道:

“话不能这么说,收留难民之事本就是互利互惠,难民得了温饱,我们得了钱财,两方得利.....”

崔玮冷眼旁观着这些作坊主的作态,他心底对这些从豪强、商贾转型而来的作坊主们颇有些不以为然,这些人当前不过是依靠着公孙度行政命令下达的订单才能将手里的作坊维持下去,若将他们放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为他崔家打工!

“好了!”

砰砰!

崔玮眼见着众人吵得不可开交,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意见,当即拍打桌子,示意众人安静。

众人眼见会议发起者的崔玮开口,当即闭口不言,齐齐看了过来。

“其实,早先某便提醒过诸位,难民的涌入只是一时的,这般廉价的劳力不会用之不竭!我等早应该未雨绸缪。我建议,诸位还是不要吝惜钱财,熟练工人对器械作坊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讲!只要留住作坊里的熟练工手,剩下的零工可以向周围郊野的农庄招募!”

“又是农庄!?那帮子武夫得理不饶人,咱们吃的亏还少吗?”

有人当即反对,显然对公孙度建立的农庄体系格外仇视,特别是能够随时拉出武装的农庄民兵,这些人可不是从前那些任他们随意拿捏的乡间黔首,做过火了,是真的敢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