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雪片般的捷报,从北部两大战线,飞入京师。
汉王大破瓦剌!赵王平定西域!
一份份辉煌的捷报,让整个大明,都陷入了胜利的狂欢之中。
朱棣看着战报,龙颜大悦,在朝堂之上,当庭大笑,直言自己的儿子们,皆有太祖之风!
太子朱高炽,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他坐镇京师,调度钱粮,确保了数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没有出现半分差池。
这份“安天下”的功劳,同样不可磨灭,得到了满朝文武,尤其是文官集团的一致赞誉。
战争胜利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三王争功,再起波澜。
汉王党认为自家王爷正面击溃敌军主力,勒石记功,当居首功。
赵王党则认为自家王爷兵不血刃,平定西域,还令诸国来朝,乃是上上之策,功劳最大。
而太子一党,则认为太子稳固后方,才是大胜的根基。
三方的支持者,在朝堂之上,为了“首功”归属,再次争得不可开交。
他们这些文臣内心都是这样想的,自家王爷在前面,流血流泪,或者在后面劳累心神,如果自己不帮忙抢点功劳,那不是废物吗?!
并且自家跟的殿下不向上爬,那他们怎么好进步啊?!
面对再次陷入争吵甚至愈演愈烈,打算来次格斗的文臣们,朱棣这一次,没有丝毫犹豫。
他直接,带着三份请功的奏折,再次来到了燕王府。
他知道,功劳如何评定,赏赐如何分配,只有老四,才有最终的决定权。
之前点将上行使了一次皇帝的权利,现在赏赐功劳再行使一次皇帝的权力上,反正多多益善嘛,迟早会让他使用熟练的。
……
燕王府,庭院。
朱高煌看了三份战报,脸上依旧古井无波。
他看着一脸期待的父皇与大哥,缓缓开口,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话。
“二哥勇猛,三哥诡谲,大哥稳重,皆有大功。”
“但,此战,何为首功?”
他伸出手指,在虚空中,轻轻一点。
一道灵光,注入了朱棣的脑海。
那灵光中,呈现的并非是战场的厮杀。
而是,战后,大明那再次扩张的疆域图。
以及,因为战争胜利,而变得更加凝实、更加璀璨的大明国运金龙!
“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国运随之增长,此为功。”
“安抚流民,恢复生产,万民归心,国运亦会增长,此亦为功。”
朱高煌的声音,平淡,却仿佛蕴含着大道至理。
“功劳的大小,不在于杀了多少敌人,不在于用了何等计谋。”
“而在于,谁,能让这大明的国运,增长得更多,更稳固!”
他,重新定义了“功劳”!
将所有人的竞争,从短期的“战功”,引向了长期的,“治理国家,增强国运”的良性循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