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大明,永世昌盛——干!”
他说的,是“永盛”,而非臣子们常用的“万岁”。
在他心中,只要老四肯承继大统,以其神鬼莫测之能,必能引领大明,真正臻至前所未有之鼎盛,万世永昌,亘古不灭。
“万岁”云云,格局终究还是小了。
“大明永盛!”
殿内众人亦纷纷起身举杯,齐声应和。
朱瞻基是个机灵的,见宴席开始,立刻殷勤地夹起一只烤得最为肥美流油的鹅腿,高高举过头顶,满脸笑容地便要往朱棣碗中送去。
“皇爷爷,您最爱吃的鹅腿,孙儿为您夹来。”
他此举,本是想在祖父面前表现孝心,讨个欢喜。
却未曾留意到,他话音刚落,周遭气氛便猛地一静,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带着几分古怪。
朱棣亦是轻咳一声,面色略显尴尬。
朱瞻基只觉背后一紧,仿佛有人扯他衣角,回头一看,正是自家父王朱高炽,正对他连连使眼色,手指还不着痕迹地偷偷指向斜对面的四叔朱高煌。
朱棣见状,也只得开口解围,对朱瞻基温言道:“瞻基啊,你四叔离家多年,难得回来一趟,这烤鹅,乃是他自小便最爱之物,这第一箸,理应先敬你四叔才是。”
朱瞻基此刻便是再愚钝,也已然反应过来。
他连忙收回手,将那鹅腿转向朱高煌,恭恭敬敬地奉上,低声道:“四叔,是侄儿孟浪,这鹅腿,请四叔先用。”
朱高煌淡淡“嗯”一声,算是受用了,对朱瞻基又道:“另一只鹅腿,给你皇祖母送去。”
朱瞻基如蒙大赦,连忙应下,又小心翼翼地将另一只鹅腿夹入徐皇后的碗中。
这倒并非朱高煌刻意拿大,实因此乃太祖朱元璋当年亲口定下的规矩。
想当年,太祖皇帝尚在世时,宫中若开家宴,朱高煌尚是垂髫小儿。
太祖皇帝唯恐这个的宝贝皇孙,在宴上吃不到好东西,饿着了身子,便大手一挥,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日后宫中家宴,凡有朱高煌在场,席间最珍贵、最新鲜的菜肴,皆需先紧着他品尝。
这条规矩,便一直延续至今。
对此,朱高煌也颇感无奈。
他亦曾多次婉拒,奈何拗不过太祖皇帝那份浓得化不开的隔辈亲情,只得听之任之。
这个小小的插曲,很快便被席间的觥筹交错与欢声笑语所淹没。
男人们推杯换盏,谈论着北伐大胜之后的军国政事,以及漠北各部落的后续处置。
女人们则聚在一处,聊着京中新近发生的趣闻轶事,以及各家府邸的家长里短。
唯有朱高煌,依旧是一副清冷模样,默默地用着膳。
他动作优雅斯文,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矜贵气度。
他身旁,徐妙锦与姬幼微二人,却仿佛较上劲一般,你一筷我一箸,不住地往他面前的菜碟之中,添夹各色菜肴。
徐妙锦热情如火,夹来的多是些滋味浓郁的荤腥肉食,言语间亦是直接表达多年的思念,媚眼暗送。
姬幼微则温婉娴静,夹的皆是些清淡爽口的素斋小菜,只浅笑盈盈,柔声劝进。
两人添菜的速度,竟是越来越快,朱高煌面前的菜碟,转眼便已堆成一座小山。
他却始终不曾动那些菜肴分毫,只专注地吃着碗中的白米饭,以及那只朱瞻基先前夹给他的鹅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