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具体究竟怎么样尚未可知。
总之婆子验了尸身,确认那女子是完璧之身后便与那家人的儿子配了婚。
说起来那家人也是不知轻重的。
他们捡到那女子的尸身时,还捡了一本记录了对方生平的铭文册子。
但他们家没人识字。
于是就找了邻居家识字的丫头来帮他们看那册子上写了什么。
那丫头倒是帮着看了,可问题是她年纪不大,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啊。
什么东宫,什么承徽,什么太子的妾。
那丫头认字不认事啊。
这就致使她不仅跟那家人说了册子上记录的啥,回家后她跟自家人也说了。
别看这些人说是就住在京郊,也算是天子脚下的子民,可实际西山这片儿离京城还有二十多里地。
且寻常百姓家大部分人日里忙着解决温饱,除了偶尔听人唠唠嗑,讲讲戏文。
其他时候哪有心思跟门路关注什么皇家、朝廷,皇帝的妃嫔,太子的妻妾啊。
这些东西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
他们只知道皇帝、太子、当官的,那都是顶顶了不起的人物,是大老爷。
宫里的娘娘们那也是顶顶尊贵的人儿。
除此之外,再多的认知他们就不清楚了。
也因此。
在得知自己给儿子配的婚竟然是太子的妾,是皇宫里的贵人主子后。
那家人非但没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罪,反倒以此为荣,在他们那儿逢人就说他们给儿子找的媳妇不得了。
那可是从宫里出来的。
是太子大老爷的妾!
但那家人没说他们是怎么捡到那女子的,所以压根儿没人信他们。
那家人便不服气,就拿了铭文册子出来让人看,还把邻居家拉出来作证。
于是就有人问了。
既是太子大老爷的妾,该是伺候太子的。
咋能是完璧之身呢?
那家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倒是另有半信半疑的人猜测说许是太子老爷的妾多,没顾得上这一个。
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说这一个可能不讨太子老爷的喜,也可能自身有隐疾啥的。
反正猜啥的都有。
很明显,大伙儿这时候还是没咋信那家人的,可到底还是有知理明事的人。
里长看了那家人拿来的铭文册子后直呼不妙,立马禁止村里的人瞎谈这事。
他准备往上报。
可惜,那家人是六月中旬捡到那女子的。
除去婚配的那几天。
事情已经在村子里传了七八天了,这期间自是有人上京赶集或是做买卖。
于是事情自然而然传到了京城。
只不过到了这会儿传言已经和最初的版本有了很大的出入,尤其关于那女子是完璧之身的说法。
在村子里时众人只猜要么是太子妾多没顾上这一个,要么是此女不讨喜等等。
然而到了京城。
已然变成了是太子不能人道,才使得一个在宫四年的妾仍是完璧。
那么问题就来了。
若太子不能人道,那现今东宫唯一的侧妃宋良娣诞下的长子是谁的?
槛儿与太子是六月二十七日晚出的宫,这个传言为二十八日传入城的。
及至傍晚时分,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消息已经传到了主街一片。
再结合宋良娣曾是一傻子的童养媳这一传言,有关太子长子非太子亲生,太子有意混淆皇室血脉的消息。
不到半日功夫,传得沸沸扬扬。
“说是个吃喝拉撒都离不得人的傻子,给这样的人做童养媳,那不是傻子从头到脚啥啥都让她看过啦?”
“听说太子最是宠爱这个侧妃,整个东宫就她独宠,我还当这人真是个有本事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听说那侧妃是奴才出身!奴才出身可不就好拿捏?太子让她伺候谁就伺候谁,也不知便宜哪个侍卫了!”
“储君不能人道,天要亡我大靖啊!”
“我就说东宫的女人咋少得那么可怜,原来不是清心寡欲,是不能跟人行房!”
“不能绵延子嗣的储君拿来干啥?总不能让大靖真断在这一代吧?”
“当爹的不能人道,做娘的不贞不洁,孩子能是太子亲生的才怪了!”
“我看呐,东宫这回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