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业的手按在革带上,铜扣发出轻响:\"御史仅凭半片烂纸,\"他的视线扫过黄册残页,\"就想扳倒宁王旧部?\"
\"烂纸?\"谢渊轻笑,展开卫所牒文,\"星子镇卫所去年运出茶饼三万担,\"又指向榷场税单,\"榷场却只记八千担,\"忽然提高声音,\"剩下的两万二千担茶饼,\"锥尖戳向王承业胸口,\"是不是进了宁王私军的粮库?\"
未时三刻,庐州府大堂,谢渊面对镇刑司与诏狱署的联合施压,将黄册残页、榷场税单、卫所牒文摆成铁环形状。诏狱署掌印太监周应秋的拂尘扫过黄册,泥渍沾在拂尾:\"御史用河底烂泥,\"他的声音尖利,\"也想构陷宗室?\"
谢渊将验印锥立在铁环中心:\"公公可知,\"锥影在黄册残页上投下阴影,\"这十七榷场,\"指向税单上的火漆印,\"每道火漆,\"又指向卫所牒文,\"每道关卡,\"忽然冷笑,\"都是茶农的催命符?\"
周应秋的朝珠撞出脆响:\"御史血口喷人!\"
谢渊展开《皇明祖训》:\"祖训载,\"他的声音在大堂回荡,\"宗室不得私设榷场。\"又指向黄册残页,\"宁王府隐田三千顷,\"锥尖划过榷场铁环,\"借军屯之名,行圈地之实,\"忽然逼近,\"公公敢说,\"指腹按在残页火漆痕上,\"对此一无所知?\"
大堂内一片死寂。谢渊看见王承业的手在袖中发抖,周应秋的拂尘垂落,知道自己已触到了他们的痛处。他忽然想起在江西,抗税茶农被榷场税逼得卖儿鬻女,那些孩子的哭声,此刻仿佛就在大堂回荡。
\"大人,\"周立匆匆呈上密报,\"又发现五片黄册残页!\"
谢渊接过残页,拼合处露出\"隐田税银充私军\"的字样。他忽然轻笑,这铁环,终于要被打破了。
子时的庐州府衙,谢渊对着拼合的黄册残页沉思。窗外的雨打在舆图上,将榷场卫所的铁环冲刷得愈发清晰。周立捧着新到的卫所布防图,声音发颤:\"大人,这铁环,\"他的手指划过舆图,\"连锦衣卫都查不进来。\"
谢渊的验印锥在黄册\"隐田\"二字上敲出清响:\"所以宁王敢私扩三千顷隐田,\"他的视线扫过卫所标记,\"用榷场收税养私军,\"忽然冷笑,\"可惜,\"指腹抚过黄册残页,\"他没想到,\"又指向窗外,\"河水会冲毁他的黄册,\"验印锥在铁环中心划出缺口,\"百姓会记住他的罪行。\"
周立看着谢渊,发现他的肩背比舆图上的卫所城墙更挺。雨夜中,谢渊的验印锥在黄册上刻下\"民\"字,墨汁混着雨水,渗入纸纹。他忽然明白,大人刻的不是字,是茶农们的生路,是天下的公道。
\"备马,\"谢渊披上獬豸补服,\"去星子镇榷场。\"验印锥在掌心发烫,\"我要看看,\"望向窗外的雨夜,\"这铁环,\"又握紧验印锥,\"到底有多坚固。\"
周立看着谢渊的背影,发现他的衣襟上,还沾着河底捞出黄册时的淤泥。那些淤泥,此刻在烛光下,竟像极了茶农们耕耘的土地,厚重而坚实。
片尾
晨雾中的星子镇榷场,谢渊的马蹄踏过青石板。榷场的火漆封印在晨露中泛着冷光,却挡不住他手中的黄册残页。镇刑司的缇骑围上来时,他举起验印锥,指向榷场门楣:\"打开封印,\"他的声音坚定,\"让天下人看看,\"又展开黄册,\"宁王余党,\"验印锥划过铁环,\"到底在锁什么!\"
缇骑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谢渊知道,他们不是怕他,是怕黄册上的真相,怕天下百姓的眼睛。他忽然轻笑,验印锥在榷场火漆上划出痕迹,就像在宁王的铁环上,划出一道光。
雾散了,阳光照在榷场的火漆封印上,谢渊看见,火漆裂开的缝隙里,长出了一株小草。那株草,从石缝里钻出来,迎着阳光,轻轻摇曳。就像那些被压迫的茶农,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顽强地生长。
他忽然明白,宁王的铁环再坚固,也锁不住百姓求生的意志,锁不住御史查案的决心。手中的验印锥,终将像这株小草,在坚硬的火漆上,开出正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