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找到小艾的时候,她已经吊死在了她母亲的坟前,还找到了她的遗书。
遗书中写道,她自幼患有狂犬病,一旦受刺激便会失控,是她在发病时误杀了太子与七皇子,如今畏罪自杀,以谢天下。
庐州府衙
包拯拿着小艾遗书,将“凶手是小艾”的调查结果,禀报给了八贤王和庞太师,月瑶与李莲花也在。
听到包拯列举的证据,八贤王和庞太师都感到不可思议,没想到杀死高丽太子和皇子的人竟然是一个不会武的小娘子。
庞太师开口就是嘲讽,“八贤王啊八贤王,折腾这么久,还是得听我的吧!”
“啊,听不听你的是之后的事,现在想想怎么跟高丽人交待吧!”八贤王感到了事情的棘手。
“想必八王爷已经有了处理之法,那还劳烦八王爷自己去跟高丽人说吧!”
这时,李莲花突然开口,语气笃定:“不可能是小艾杀的,她办不到。”
此言一出,众人讶然,纷纷看向李莲花。
李莲花看向包拯,“你就没想过,这些所谓的证据,有可能都是伪造的吗?”
包拯一愣:“啊?可……为什么要伪造?”
“为什么先不论。”
李莲花条理清晰地分析,“你且想想,小艾手无缚鸡之力,即便狂犬病发作,顶多是力气变大些,可太子与七皇子都懂武功,她如何能轻易杀了两人?
再者,她若恨太子,或许有杀人动机,可七皇子与她无冤无仇,她为何要一并加害?
更重要的是,现场那些泥土我刚去看过了,比血迹要新鲜的多,甚至有的泥土盖在了血迹之上,那就说明,是先杀的人再挖的洞,你觉得小艾办得到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凶手伪造证据的原因,无非两种可能:要么是怕你查出真相,故意推小艾出来顶罪;
要么是小艾发现了真凶的身份,对方怕她泄密,便先下手杀了她,再伪造证据,一箭双雕。”
李莲花的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包拯。
包拯猛然醒悟——从床底的洞,再到夜香工具上的缺口,遗书等,这些“证据”似乎都是他“无意间”发现的,太过顺利,反而透着刻意。
难道……真凶就在自己身边?
想通此节,包拯懊恼地向八贤王与庞太师请罪:“王爷,太师,是草民太过急躁,犯了断案的大忌。
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次我定要找到真正的证据和凶手!”
庞太师哪里是好说话的人,再有他本来就讨厌这个和八贤王亲近的聪明人,就是不同意。
最后,还是包拯立下军令状,一天之内必查出真凶,如若不然,以命顶罪,又有八贤王和逍遥侯在一旁,庞太师这才同意。
——————————————
竹林深处,沈良赤手空拳疯狂地挥砍着四周的翠竹。手掌因反复捶砍竹身已经血肉模糊,他却浑然不顾,只任由自暴自弃的情绪吞噬着自己。
包拯因小艾的自杀满心自责,他想或许因为自己执意要查出真相,才害了小艾的性命。
幸好身边有楚楚、公孙策、李莲花等人的开解,八贤王更是特意前来,以“世事无常,非一己之过”点醒他。
在众人的劝慰下,包拯心中的郁结才渐渐化开,终于从自责的泥沼中挣脱出来。
第二日清晨,包拯与楚楚想去祭拜小艾,刚买了祭拜的东西,便碰到陆云带着几名衙役,抬着三具尸体匆匆归来。
见了包拯,陆云停下脚步,“是祭拜小艾去吗?”
“是啊,去拜祭一下,怎么,又死人了吗?”
“流氓打架吧!看,在他们旁边找到的金银首饰,应该是偷来的,大概是分赃不均,大打出手而死的。”
包拯随意看了下抬着的死人,瞳孔骤然收缩——这三人,正是此前在竹林调戏过小艾的那三个无赖!
他正疑惑这巧合太过蹊跷,陆云已先一步开口:“这帮流氓每天没事做,尽干坏事,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就算是同一伙人,也不算稀奇!我们先走了!”
虽陆云言之凿凿,包拯心中的疑虑却未消散。
随后,他与楚楚、公孙策一同来到小艾坟前,沈良早已在此。
沈良望着小艾的墓碑,声音低沉地对众人说:“我已决定辞去衙门的差事,离开这里。”
众人闻言皆是沉默,这时,包拯在烧小艾生前练过的字时,发现这些字和小艾遗书上的字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没等包拯想到什么,楚楚突然拿出一件小艾补到一半的衣服递给沈良,轻声道:
“沈大哥,这是小艾生前给你补的衣服,只是还没有补好她人就去了,我跟小艾姐妹一场,希望能帮她完成这个遗愿,可是我的手艺不好,你就将就着穿吧!”
沈良还没接过衣服,一旁的包拯却猛地心头一震,一把拿过衣服仔细查看——
小艾若真心求死,为何会留下一件未补完的衣服?这衣服是给她最在意的沈良,以她的性子,若决意赴死,定会将未了的心愿办妥,断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心中升起,包拯转身便朝着衙役停尸的方向跑去,楚楚等人连忙跟上。
来到停尸房,包母正蹲在尸体旁检查,见包拯进来,便直起身道:“我刚验过,三人身上都有打斗造成的内伤,确实像是斗殴致死。”
“不对。”包拯蹲下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三具尸体的面部,忽然指着其中一人的鼻孔道,“娘,您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