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红河决战(1 / 2)

红河决战:碎发枪鸣破明军

永乐四年秋,红河三角洲瘴气弥漫。林烨站在升龙城外的了望塔上,指尖摩挲着腰间的碎发枪,枪身冷硬的触感透过麻布手套传来,让他狂跳的心脏稍稍安定。远处天际线尽头,烟尘如黑色巨浪翻涌,三十万明军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蓝玉的帅旗如同一柄染血的尖刀,刺破了东南亚的晨雾。

“主公,明军先锋已过清化江,距此不足三十里。”副将赵烈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紧张,他身后的燕云十八骑个个身披玄铁软甲,手中握着与林烨同款的碎发枪,枪尖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寒光。

林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震颤。穿越到明朝安南已五年,从最初在占城港靠着现代知识炼制精盐、开设造船厂积累资本,到暗中招募流民、打造夏华军,再到耗费三年心血改良火铳、造出射程三百步、填装速度远超鸟铳的碎发枪,他步步为营,就是为了这一刻。可当真正面对蓝玉——这位洪武朝最骁勇的猛将,以及他麾下经历过北伐蒙古、平定云南的三十万精锐时,林烨还是感到了窒息般的压力。

“传令下去,按第一套方案布防。”林烨的声音沉稳得不像他这个年纪,“左翼赵烈率燕云十八骑,领五千锐士伏于红河沿岸的芦苇荡,待明军半数渡河,便用碎发枪齐射,截断其退路;右翼吴奎带两万步兵,依托预设的壕沟和拒马,拖延明军主力推进速度;中路由我亲自坐镇,三万配备碎发枪的火铳手列三排轮射阵,正面硬撼明军攻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旁神色凝重的将领们:“记住,碎发枪是我们唯一的优势,必须保持射击节奏,绝不能让明军冲到阵前。”

回到中军帐,林烨摊开手绘的地形图,指尖划过红河的弯道。蓝玉用兵素来凶悍,擅长集中优势兵力正面突破,此次必然会凭借兵力碾压,试图一举踏平升龙城。而夏华军总兵力不过六万,能战之兵仅四万,真正的杀手锏,就是这一万支碎发枪。

可林烨心中始终悬着一块石头。碎发枪虽强,但弹药有限,每支枪仅配五十发铅弹;更重要的是,夏华军大多是流民和安南土着组成,缺乏实战经验,面对明军的铁血军阵,能否守住心神,还是未知数。

“主公,明军主力已开始渡河!”斥候的急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烨猛地站起身,快步登上城头。只见红河水面上,明军的战船密密麻麻,士兵们手持长矛盾牌,如同蚁群般涌向对岸。蓝玉的帅旗就在中军战船之上,那抹刺目的红色,仿佛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赵烈那边,该动手了。”林烨喃喃自语,手心已沁出冷汗。他知道,这是决战的第一关,若不能截断明军退路,让其全军渡河,夏华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就在明军前锋刚踏上河岸,后队仍在船上拥挤不堪时,芦苇荡中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赵烈率领燕云十八骑如同鬼魅般冲出,他们胯下的战马是林烨特意培育的耐力型良驹,速度快如闪电。十八支碎发枪同时开火,铅弹呼啸着穿透明军的甲胄,惨叫声此起彼伏。

“齐射!再射!”赵烈的吼声在战场上空回荡。五千锐士分成十队,轮流举枪射击,密集的弹雨在明军阵中撕开一道道缺口。渡河的明军大乱,前队想冲,后队想退,船只相互碰撞,不少士兵失足落入红河,被湍急的水流卷走。

林烨在城头看得真切,紧绷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可就在这时,蓝玉的中军突然擂响了战鼓,鼓声雄浑有力,竟瞬间压过了战场上的混乱。只见明军阵中冲出数千名刀盾手,他们高举盾牌,组成密集的盾阵,缓缓向芦苇荡推进。

“好个蓝玉,果然沉得住气。”林烨的心又提了起来。盾阵能有效抵挡铅弹,赵烈的伏兵很快就会失去优势。他立刻下令:“传我将令,中路火铳手前移五十步,支援左翼!”

三万火铳手分成三排,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推进。第一排跪地,第二排半蹲,第三排站立,随着指挥官的令旗落下,数千支碎发枪同时轰鸣,火光冲天。密集的铅弹穿透了明军的盾阵,将刀盾手打得人仰马翻。

蓝玉站在帅船上,脸色铁青。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武器,射程远、射速快,自己的盾阵在其面前如同纸糊一般。“全军加速渡河!不惜一切代价,冲破敌军中路!”蓝玉拔出腰间佩剑,厉声喝道。他不信邪,三十万大军还打不过六万杂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