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金榜重构(2 / 2)

许慎柔突然倒吸一口凉气。她手中的《璇玑录》残简正在发烫,简上\"五岳朝拱\"四字渗出黑血。血迹在竹简表面游走,渐渐形成与密探胸前相同的星图。

\"我明白了。\"赵明烛的朱砂笔重重点在星图文曲位,\"他们不是在改榜——是在改命!\"

他的笔尖突然裂开,藏在笔管中的半页残纸飘落。纸上记载着景佑三年一桩秘闻:当年殿试后,真宗曾密令司天监观测文曲星象,发现星光偏移三度。而司天监正巧姓韩。

铜雀砚突然自行翻倒。黑水流到残纸上,将模糊的墨迹冲刷清晰——那是一份被药墨遮盖的名单,记录着十七个在放榜后暴毙的寒门举子。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鼻若悬胆\"或\"额有伏犀\"。

藏经阁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透过窗纸,可见数十名戴银面具的衙役正包围经阁。他们手中的水火棍缠着冰蓝丝带,丝带末端都拴着《金刚经》残页。为首的官员高举鎏金匣子,匣中银针正在晨光下泛着蓝光。

\"是冲鼻骨来的!\"陆鸿渐的茶刀劈开后窗,\"从药师殿走!\"

陈砚秋将鱼鳞装册页塞入怀中,铜雀砚却突然飞向经阁深处。黑水在青砖上蚀出蜿蜒痕迹,最终停在一座地藏菩萨像前。佛像的莲座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用蜂蜡封存的木匣。

匣中是一本残缺的《景佑三年进士小录》。

当陈砚秋翻开扉页,夹层里掉出一片干枯的悬胆树叶。树叶背面用血写着:\"吾儿若见,当赴庆州。林氏文脉,尽藏七音。\"字迹与岭南棺中林氏如出一辙。

衙役们开始撞击经阁大门。

赵明烛突然割破手指,将血滴在《璇玑录》残简上。血珠渗入竹简的刹那,整间藏经阁突然剧烈摇晃。所有经柜的抽屉自动弹出,里面飞出的不是佛经,而是三百六十五张被桑皮纸覆盖的试卷!

\"大相国寺……\"许慎柔的银针在空中划出北斗,\"是景佑案卷宗的秘藏地!\"

铜雀砚的黑水突然沸腾。水雾中浮现出完整的景佑三年金榜——真正的状元确实是林氏族人,而当年被黜落的十七个寒门举子,试卷上都盖着\"鼻相非贵\"的墨印。最惊人的是榜末那行被药墨遮盖的朱批:

\"悬胆者当镇锁文塔,七世不得登科。\"

衙役们终于破门而入。

银面具官员手中的鎏金匣子突然打开,七根银针齐射向陈砚秋手中的《进士小录》。千钧一发之际,铜雀砚凌空飞起,砚台底部\"阿弥陀佛\"四字金光大盛,将银针尽数震碎。

碎针落地时,陈砚秋看清了针管中藏的碱草灰——那正是岭南醒神丸的原料。而更骇人的是,每根针尾翡翠内侧,都刻着现任知贡举韩绛的小字私印!

\"去庆州……\"赵明烛的虹膜完全变成血红色,\"七月初七的考场下……藏着景佑三年的锁文塔!\"

他的朱砂笔突然自燃,火焰中浮现出庆州考场的立体图影。在明远楼正下方,隐约可见一座蜂蜡封存的七层砖塔。塔尖插着的,正是当年真宗亲赐的\"黜落剑\"。

铜雀砚突然分解成七道黑光,每道都裹着一片鱼鳞装册页,穿透经阁屋顶消失在天际。陈砚秋怀中的鼻骨标本开始发烫,骨片上浮现出碱草灰勾勒的路线图——

那是一条从汴京直通庆州的地下暗河,河底沉着三百六十五口蜂蜡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