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两难境地(1 / 2)

推背镇守使 河山清 2122 字 15天前

“昆仑之高,接引天罡,地气虽寒,却蕴至纯。其呼吸要点,在于‘深、缓、沉、凝’四字。”他声音清朗,穿透寒冷的空气。

“深,并非一味追求吸气量,而是在于将气息沉入丹田,触动自身阳气生发之根。意念随气息下沉,仿佛要沉入脚下大地深处,去连接那古老山脉的地脉之气。”他示范着,呼吸极其缓慢深长,胸膛起伏不大,但小腹却微微鼓荡。

“缓,是关键。此地空气凛冽如刀,呼吸过快过急,不仅损耗元气,更易被寒气所伤。要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细而长,让气息在体内充分运转温养,再缓缓吐出,带出浊气。”

他让队员们尝试,立刻有人因为刻意求深求缓而憋得脸红脖子粗。

“勿要强求,循序渐进。”李炫上前,手指虚点几个队员的腹部和后背穴位,注入一丝温和的灵力引导,“感受这里,意守于此,让呼吸自然变得深长,而非用力去拉长。”

“沉,是意境。想象自身如山岳,扎根于斯,任它狂风呼啸,我自岿然不动。将心神沉静下来,与这片天地的宏大与古老相比,个人的杂念和焦躁微不足道。”

“凝,是目的。将吸入的稀薄灵气和自身阳气,在丹田处凝聚、温养,如同炉火,不必旺盛,但求不熄,绵绵若存,用以温煦四肢百骸,抵御外寒。”

他一边讲解,一边行走在队伍中,不时出手纠正姿势,或以自身灵力为引,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感应和凝聚那微薄却珍贵的“真阳”。

渐渐地,队员们进入了状态。呼吸变得整齐而缓慢,白色的水汽在他们口鼻前形成一道道细长的白练,又缓缓消散在寒冷的空气中。每个人的脸色都渐渐红润起来,不是冻疮般的通红,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血充盈的光泽。原本冰冷僵硬的四肢也开始回暖,甚至有人头顶微微冒出了热气。

王队长也在一旁认真练习,他惊喜地发现,这种针对性的吐纳术,效果比昨天的基础法门好上数倍!不仅缺氧感大大减轻,连那股无孔不入、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似乎也被体内生出的一股暖流所阻隔。

“妙啊!”王队长忍不住低声赞叹。

晨练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直到朝阳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阳光洒满山谷,驱散了些许夜的寒意。

收功之后,队员们个个精神焕发,眼神明亮,与昨日傍晚的疲惫判若两人。

“感觉怎么样?”李炫笑问。

“太好了!感觉像是喝了十罐红牛!还是自带暖宝宝的那种!”赵猛兴奋地挥舞着胳膊。

“头脑清醒多了,看东西都更清楚了!”小陈扶了扶眼镜,惊讶地看着探测器屏幕上原本有些模糊的数据现在变得清晰起来。

“这法子真管用!感觉能再爬一座山!”队员们纷纷附和,士气高涨。

李炫点点头:“这只是初步适应。昆仑的灵气并非总是如此‘温顺’,越往深处,其性越烈,甚至可能夹杂狂暴的异种能量。届时,吐纳更需谨慎,要懂得甄别和过滤。这些,需要你们在实际中去体会和把握。”

有了这新的吐纳术加持,队伍的整体状态提升了一大截。拔营启程后,面对更加崎岖难行、能量场也更加诡异多变的路途,队员们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明显增强。

他们继续沿着冰川谷地深入,根据“开元通宝”法钱越来越强烈的指向,以及无人机冒死穿越能量乱流传回的零星破碎影像,艰难地向着那个被标记为猩红色的目标区域挺进。

沿途,他们遭遇了更多光怪陆离的景象和难以言喻的危险:

他们曾在一片巨大的、如同镜面般光滑的冰原上,看到无数模糊的、仿佛由光线和寒气构成的“人影”在无声地舞蹈、厮杀、又消散,那似乎是古代某场惊天动地战斗的能量残留影像;

他们曾误入一片寂静的碎石坡,坡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呈现出一种被巨大力量瞬间高温熔融后又急速冷却的琉璃态,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臭氧和硫磺味道,以及一种令人极度不安的毁灭气息;

他们甚至远远瞥见一座雪峰的背面,镶嵌着大片的、非金非玉、闪烁着幽暗金属光泽的巨大“鳞片”,仿佛某种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曾栖息于此,留下的蜕皮或残骸…

每一次遭遇,都挑战着他们的认知极限。但这一次,队员们不再仅仅依靠想象去解构,而是更多地运用李炫所传授的方法——以吐纳稳定心神,以灵觉谨慎感知,以金光印或净心符护持自身,冷静地观察、记录、然后小心翼翼地避开。

他们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群依靠现代装备闯入神话战场的凡人,向着真正能够理解并初步应对这片土地诡异的“修行者战士”转变。

而李炫,则时刻关注着那枚法钱和左臂饕餮纹路的反应。法钱的震动愈发急促和炽热,如同不断敲响的警钟。饕餮纹路则时而传来贪婪的悸动(当路过某些能量异常浓郁的点时),时而表现出极致的警惕和排斥(当接近那些明显带有邪恶污秽气息的区域时)。

车队在昆仑山脉的腹地艰难跋涉,每深入一公里,周遭的能量场便愈发诡谲狂暴,仿佛无形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所有人的身心防线。然而,与这外部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内队员们日益沉凝坚定的眼神和悄然蜕变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