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马嵬坡(2 / 2)

推背镇守使 河山清 2131 字 23天前

另一辆车上的小张,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补充道:“但民间传说和野史对此众说纷纭,疑点极多。其一,缢死地点,有说佛堂,有说驿亭,甚至有说一条小巷(后世称‘贵妃巷’)。其二,尸体处理。正史说‘瘗(yi,掩埋)于驿西道侧’,草草埋葬。但又有传说,玄宗后来密令改葬,却开冢不见尸,仅存香囊一枚。这就引出了贵妃可能未死,或尸体发生异变的猜测。”

李炫静静听着,目光投向远处那座青砖围砌的墓冢方向。

小陈继续道:“本地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称,当时被缢死的并非杨贵妃真身,而是一个替死的宫女。真正的贵妃,由高力士或玄宗心腹安排,东渡去了日本。这也是日本方面一直有‘杨贵妃终老于日本’传说的来源之一。但...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另一种,则更诡异。”小张接口,声音压低了些,“有些古老相传的说法是,杨贵妃确实死了,但死得极不寻常。传说她体质特殊,命格极贵又极阴,乃是修炼某些邪门法术的绝佳‘引子’或‘容器’。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西逃,路线选择马嵬坡,并非完全偶然。有隐秘的记载暗示,随行队伍中混有方士或‘某种存在’,他们利用了这场兵变,以贵妃之死完成了一个可怕的仪式。那棵缢死她的梨树,据说当场枯死,土壤变成诡异的暗红色,多年寸草不生。”

李炫突然开口:“仪式?什么仪式?”

小张顿了顿,似乎在翻阅资料:“记载模糊,语焉不详。有的称之为‘镇龙脉’或‘锁国运’,试图以贵妃的极贵之血平息安禄山叛军代表的‘煞气’。但也有一些更荒诞的说法,称之为‘黄泉引路’或‘尸解仙祭’,目的是为了打开某种通道,或者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这与九菊一流追求的‘黄泉眼’开启,似乎有某种阴暗的呼应。”

王队长皱眉:“长生?用缢死的方式求长生?”

小陈道:“队长,在一些邪门记载里,特定的死亡方式(如缢死、溺水)结合特定的地点和命格,被认为可以‘兵解’或‘尸解’,魂魄不散,转化为某种特殊存在,或成为连接阴阳的锚点。马嵬坡地处古道上,本身阴气就重,加上贵妃的特殊性...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但结合我们现在面对的‘黄泉眼’,不得不让人多想。”

李炫手中的镇魂钱似乎轻轻震动了一下。他推开车门:“走吧,去亲眼看看。”

一行人并未进入修葺一新的纪念馆主体,而是由小陈小张引路,绕过墓园,走向后方一处更为僻静、保留着更多原始风貌的土坡。这里被称作“古驿道遗址”,据信更接近当年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

土坡上,果然有一棵古老的梨树,枝干虬结,看似年代久远,但显然并非千年原物,应是后世补栽以示纪念。树下立着一块石碑,刻着“杨贵妃缢死处”。周围林木森森,即使是在白天,也透着一股凉意。

李炫的阴阳眼悄然开启。他看到的景象与常人不同:此地的气息极为复杂。有历代文人墨客凭吊留下的淡淡文气与哀思,有游客喧嚣残留的杂气,但更深层的,是一股极隐晦、却始终挥之不去的怨郁之气和一种...被强行锚定于此地的空灵阴性能量。这股能量并非寻常鬼魂,更像是一种印记,一个烙印,深深打入这片土地。

空气中,仿佛隐约回荡着千古以来的诗句: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同上)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同上)

这些诗句仿佛化作了无形的低语,诉说着当时的无奈与凄婉。

李炫的阴阳眼仔细扫视着梨树及其周围。那股怨郁之气如同陈年的墨迹,深深浸染着这片土地,而那股空灵阴性能量则更像是一个精密符阵残留的“回响”,冰冷而诡异,与怨气交织却并不融合。

“能量读数异常,”小陈看着手持探测器,屏幕上的曲线剧烈波动,“不是常规的电磁或辐射,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负能量场,核心就在梨树下方三到五米处。”

小张则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土壤,放在鼻尖嗅了嗅,又取出一个试剂瓶滴入少许液体,土壤瞬间泛起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淡紫色烟尘。“土壤成分有异,含有极微量的特殊矿物质和...某种生物碱残留,这种组合很罕见,通常与...某种古老的防腐或封禁术有关。”

王队长神色凝重,挥手让队员们散开警戒。“李顾问,你怎么看?”

李炫没有立刻回答,他绕着梨树缓缓踱步,指尖拂过粗糙的树皮。当他走到某个特定角度时,怀中那枚“开元通宝”镇魂钱突然变得滚烫,背面的符文甚至透过衣物隐隐发亮。同时,他左臂的饕餮纹路也传来一阵轻微的悸动,并非饥饿,而是一种...被同源异种能量引动的共鸣。

“这墓葬,而是一个...‘坛场’或者‘节点’的遗迹。年代非常久远,力量几乎散尽,但核心的结构还在。”

他抬头看向王队长:“我们需要更详细的本地志异和传说。正史掩盖了太多东西。”

王队长会意,对通讯器低声道:“各组注意,保持外围警戒。小陈小张,联系本地文化站和老人,我们需要‘听故事’。”

队伍看似散开,如同普通游客般在景区内游览,但无形的信息网络已经开始运转。

李炫的判断下达后,王队长立刻高效部署。四名队员两人一组,小陈和小张作为文化民俗方向的专家,负责主动寻访;另外两名队员则负责外围策应和情报即时汇总。李炫和王队长则看似随意地在景区内漫步,实则以其敏锐的感知捕捉着环境中任何不寻常的气息波动,尤其是李炫,他的阴阳眼和那枚愈发躁动的“镇魂钱”是指引方向的关键。

小陈和小张首先找到了景区管理处一位年近六十、在此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管理员。递上香烟,以“撰写深度旅游攻略,想了解些正史之外的老故事”为由,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老管理员起初说的也都是些耳熟能详的传说,比如贵妃东渡日本。但几杯热茶、一番诚恳请教后,见小陈小张问得极为细致(尤其关注事件细节和本地独有的怪谈),老人渐渐放下了戒备,压低了声音:

“你们这些年轻人,爱听稀罕的...那些导游词里的东西没啥意思。咱这儿老辈人嘴里传下来的,那才叫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