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营的营地中,一处被横营士卒看护的营帐内。
宋献策独自坐在案前,目光看着营帐入口,怔怔出神。
他回想着刚刚与嬴庆的对话,内心反复琢磨,对嬴庆也愈发的好奇。
按理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云游学子,连功名都没有,名声自然不可能有多大。
而他行走各地,也少有对他人提及自己的名字,何况近期才改“康年”名“献策”。
可嬴庆却是在刚才的谈话中,提到了“康年”这个曾用名,以及“献策”这个现用名。
一时之间,宋献策完全想不通嬴庆是有意提及,还是嬴庆的用词巧合。
若说是巧合,也未免有些太巧了,且嬴庆当时的神情,更像是在对他试探与询问,所以他才那般回答。
若说是有意为之,却又想不出他被嬴庆所知晓的理由,因而更让他相信是用词的巧合。
他可不相信自己以占卜之名行走各地,会名声响亮到传进嬴庆的耳中,并让嬴庆特意追查他的身份。
就算他给王嘉胤献了一策,因此入了嬴庆的眼,但如此短的时间,嬴庆也断无可能查出他的身份来。
因此,宋献策越想越觉得此事蹊跷,却始终想不通其中关键。
思索良久没有结果,他索性不再去想这个问题,转而开始思考起嬴庆另一句话的用意来。
天灾之下无康年,我们该早做打算!
这句话明显是在点他宋献策,既然无康年,那就只有献策。
为谁献策?
嬴庆自然是在暗示他为秦义军献策,或者为天下献策,以求恢复康年。
这,明显有拉拢他的意思!
之所以没有明言,是在为他宋献策的安全考虑。
因为,当时嬴庆最后提到王嘉胤这位盟主。
他与王嘉胤接触了半个月时间,知道王嘉胤将秦义军视为潜在威胁。
甚至,王嘉胤已经将秦义军列为明军一级的防范对象,将秦义军当成争天下的对手。
而他也看得出来,王嘉胤拉秦义军组盟,主要是为了不让秦义军另组一盟,从而让秦义军变得更加强大,以免更难对付。
因此,他宋献策对王嘉胤是看不上的,给其献上一策,不过是想通过会盟,看看各部义军头领中,是否有他可投效的明主罢了。
只不过,他对此并不是很抱希望,因为从各部义军的所作所为来看,都看不出有明主之象。
在他看来,就算是秦义军,也只不过是取巧击败了几次明军而已。
虽然秦义军对穷苦百姓少杀慎杀,也以钱粮赈济,看上去有争取民心之意。
但“民心”可不单单是指穷苦百姓,还有地主、士绅等阶级人员,也是就大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士农工商,缺一不可。
就算秦义军带着穷苦百姓夺了天下,但士绅、地主等群体若无法归心,又岂是长远之计?
因此,他目前是不看好任何一个义军头领的!
不过,今日与嬴庆一见,倒是让他觉得嬴庆此人与其他义军头领大不相同。
还有,秦义军的将士也与其他义军截然不同,绝对不是什么乌合之众。
若他对嬴庆谏言,而嬴庆也纳谏的话,那秦义军或许真能成就大业!
思及此处,宋献策心下已然做出决定,等有机会,定与嬴庆相谈一次,看看是嬴庆是否为他的明主。
对于王嘉胤,他是完全看不上的,那自然不会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