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备考(1 / 2)

陈锋这套方案,融合了现代应急管理、项目激励、绩效考核乃至审计监督的初步思想,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既狠辣果决,又细致入微,可行性极强!

满堂学子听得目瞪口呆,许多人甚至下意识地张大了嘴巴。

这……这哪里还是读书人熟悉的之乎者也、仁政德治?这分明是一套高效冷酷、却又精准无比的行政机器运作蓝图!

赵景行彻底呆住了。他脸色由青转红,又由红转白。他发现自己那套引以为傲的、充满书卷气的“仁政”方案,在陈锋这套精密的、赤裸裸追求效率和结果的“系统工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幼稚!

他自负才学,心高气傲,但并非睁眼瞎。陈锋的见识、格局和对现实政务的理解深度,显然已远远超越了他,甚至超越了这讲堂内绝大多数人。

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但随之而来的,竟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佩服。

他沉默了很久,讲堂内也安静了很久。

最终,赵景行深吸一口气,对着陈锋,郑重地拱了拱手:“陈兄之论……鞭辟入里,思虑周详,非景行所能及。受教了。”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低头看着书案,久久不语。

这一拱手,一认输,虽未完全心服口服,却赢得了满堂学子暗自的点头。这才是世家子弟该有的气度。

徐文远直到此时,才缓缓睁开一直微眯着的眼睛,抚掌轻叹:“好!好一个‘效率’与‘自救’!好一个‘以工代赈’!陈锋,你此番论述,已不止于策论,近乎于‘术’矣!虽是霸道之术,却乃救时之良方!老夫……甚慰!”

能得到徐文远如此高的评价,堂下又是一阵低低的惊呼。

论道结束后,学子们三三两两散去,犹自沉浸在刚才那场精彩的交锋中,议论纷纷。

赵景行率先离去,背影显得有些落寞。

陈锋正收拾书箧,准备离开,却见一个身影犹犹豫豫地蹭了过来。

是裴宽。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本自己做的笔记,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和窘迫。

“陈……陈兄。”裴宽的声音有些结巴,低着头不敢看陈锋的眼睛。

陈锋停下动作,温和地看着他:“裴兄有事?”

“方才……方才陈兄所言‘以工代赈’之法,在下……在下愚钝,尚有几点不明,想……想向陈兄请教。”裴宽鼓起勇气抬起头,脸颊微微泛红.

他打开手中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方才的思索。

“陈兄请看,这‘以工代赈’,若要推行,必先有详尽之规划。这民夫编练成伍,如何确保其听从调派?灾民数万,男女老幼,体力各不相同,如何调配?工程浩大,所需工具、材料,如何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