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寒门学子报国恩民报之策定乾坤(1 / 2)

张远的语气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定,却是隐隐带着发号施令般的味道:“咱们就合写一篇文章,不骂街,不空谈,就叫《棉花十问》!”

“就用这些他们无法反驳的数据,用圣人经典的道理,一条一条,把他们泼来的脏水,给他原样泼回去!”

“让天下人看看,到底谁在为国谋利,谁又在祸乱人心!”

一股热血冲上头颅,王二和李文也被这情绪感染,重重地点了点头。

几个年轻人,就在这摇摇欲坠的土屋里,凭借着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和见习时磨练出的那点实务本领,再次埋下头去。

王二嘴里念念有词地打着算盘,李文翻动着书卷寻找论据,张远则奋笔疾书,将零散的数据和观点汇聚成有力的文字。

窗外,是世家门阀操控的、汹涌而来的舆论暗流。

窗内,是寒门学子以笔为刀、以数据为盾的微弱抗争。

不知过了多久,文章终于写成了。

字字恳切条理清晰,而且还数据扎实!

然而,看着这篇倾注了心血与激情的文章,三个年轻人却又陷入了沉默,激动过后,冰冷的现实浮上水面。

他们人微言轻,这篇文章该如何让更多人看到?

难道真像王二起初说的,去各坊门口张贴?

只怕顷刻间就会被撕毁被覆盖,甚至可能被巡街武侯以擅贴谤文的罪名抓走,反而授人以柄。

土屋内,刚刚燃起的斗志之火,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

只剩下无力挣扎的青烟。

那股沉重的无力感,如同窗外深秋的夜色,冰冷地渗透进来,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

最后,众人商议过后,却只能找人将着众人合力而作的《棉花十问》呈送到了东宫太子殿下架前......

还真别说,李承乾收到这《棉花十问》的时候,正因这改头换面后明显更加阴毒的谣言之事,要去天上人间与赵兄商议如何解决呢。

于是,便干脆拿着这篇文章,去了平康坊......

天上人间三楼的雅间,仿佛永远是长安城喧嚣中的一片静谧孤岛。

窗外市井的嘈杂被厚重的帘幕与精妙的建筑结构滤去大半,只余下隐约的背景音,反而更衬出室内的宁静。

熏炉里吐出袅袅青烟,带着一丝冷冽的檀香,与窗外深秋的寒意抗衡。

李承乾坐在赵牧对面,眉宇间锁着一股难以化开的郁结。

他甚至无心去听楼下云袖那若有若无、如同天籁的琵琶试音,只是将一份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的麻纸推到了赵牧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