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 / 2)

叶珍珍心中不安,皇帝见她做什么?

秋菊将叶珍珍带到不知道宫中哪一宫殿,秋菊推开宫殿的大门,叶珍珍就看到了坐在大殿中的皇帝。

叶珍珍忐忑地进去,然后跪下给皇帝请安。“参见陛下!”

“擡起头来。”康熙道。

叶珍珍惶恐地擡起了头。

康熙看清了叶珍珍的脸,就模样而言,确实只能得到一个清秀的评价,长相如老九所说,并不惊艳,就是这个人写出了《天命》和《无成》,真可谓是内秀。

“听说,老四给你请了先生叫你念书是也不是?”康熙问道。

“是!”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去查就能查到。

“那朕考考你的功课怎么样,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然后呢?”

叶珍珍不假思索继续背诵了下去。

等叶珍珍将《论语·里仁篇》背诵完之后,康熙打断了叶珍珍继续背诵,而是新出了一题,“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然后呢?”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康熙出了大学,叶珍珍又接着康熙说得内容继续背诵了下去。

然后康熙又从《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中出了一些题目,他发现叶珍珍悉数能背诵,而且也有自己的理解。

康熙看着还跪在地上的叶珍珍道:“起来吧。”

“多谢陛下。”叶珍珍踉跄着起身,她嫁给胤禛后就基本上没有怎么跪过,这突然跪了这么久她是真的有些不太适应。

“梁九功,给她搬一张椅子,到底是老四心尖尖上的人,可别让她的腿给跪坏了,到时候老四得来找朕了。”康熙道。

“多谢陛下!”叶珍珍心中忐忑地道谢。

很快,梁九功就搬来了椅子,叶珍珍规矩地落座,她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将康熙当成考官,她是待考的学生,只要考核通过就行。

“你是四十二年入的王府?”康熙道。

“是的。”叶珍珍点头。

“你是老家是哪里的?”康熙再问。

“老家是湖北襄阳的。”叶珍珍道。

“湖北襄阳呀,倒是一个好地方,家中可还有人吗?”

“老家已经没有亲人了,之前襄阳遭了灾,只留我和母亲上京投靠姑姑,来到京城后,母亲便病故了。”叶珍珍将胤禛给她准备的身份讲了出来,倒也不怕露馅,在现代,叶珍珍本来就是襄阳人,说的本来也是西南官话,只不过南方基本上十里不同音,有些字的发音也各有不同。

“有回去老家吗?”康熙问道。

“当时随母亲上京年纪比较小,这么多年过去了,恐怕许多东西我都不知道了。”叶珍珍有些惆怅。

“你们那里什么东西最好吃。”康熙又问道。

“我觉得应该是莲藕和莲蓬,我来京城了,再没吃到小时候的莲藕味道了,我觉得我们那里的莲藕特别好吃,特别是炖汤,莲藕特别粉糯,还有藕条也好吃,可以清炒,亦或者做成酸藕条,也特别的开胃,还有莲蓬,刚摘下来的嫩莲子不需要去掉莲心就能吃,但是摘下来的嫩莲子过夜了就不好吃了。”眼中露出了些许的怀念。

“你对吃的倒是有研究。”康熙笑道。

“这些都是儿臣小时候吃得到的。”叶珍珍笑了笑。

“朕刚刚考了你这么多,你都能流利地回答出来,看来念书是花了苦功夫。”

“也还好,小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小孩背着书香去念书,心中有些羡慕,爷知道我心中的遗憾,就教了我念书,只是他要忙于朝政,没那么多功夫教我念书,这才给我请了一个先生,跟着爷吃穿不愁,总要有点事情打发时间,念书很能打发时间。”叶珍珍道。

“朕看过你写的两本了,《天命》和《无成》,《天命》写得不错,那四场战役写得很妙,还有女子之间的感情也写得很真挚,最后女子担负起了她的责任也挺好的,说起来朕有一个女儿嫁去了蒙古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他是朕最优秀的女儿。”

“儿臣知道,是和硕恪靖公主。”叶珍珍自然知道说的是谁,和硕恪靖公主嫁去蒙古这么多公主中,唯一有实权的公主,被称为“海蚌公主”,满语意为参谋、议事,这位公主的事迹确实很厉害。

“你果然知道她,下场出使蒙古让老四带上你,朕把你介绍给她,她必定会喜欢你。”

“是!”叶珍珍应下。

“说起来老四倒是没怎么带你出去走走。”

“以前也是出去过的,只是后来养了弘时,就照顾孩子了。”叶珍珍道。

“你倒是上心,弘时的功课怎么样?”康熙问道。

“很一般,念书有时候也是需要天赋的。”很显然,弘时没有这个天赋,也不是说弘时不努力,他其实也挺努力的,但是有天赋的人,读上三遍就会背了,有些人念上三百遍才背得下来,明明读了同一本名家的文章,有些人仔细在写文的时候就能把名家的文章引用进去,有些人就引用不了。

“必定是没有用功。”康熙不相信。

“努力在天赋面前显得格外地心酸。”叶珍珍为弘时捏了一把辛酸泪,这娃很显然没啥念书的天赋,好在被她用激将法在前面吊着,只是感觉他越学越心酸,长大后会更明显,好在他生在皇家,不需要考科举。

康熙被逗笑了,这姑娘还真有意思,模样虽然不是一顶一的好看,就她身上特殊的东西,怪不得能得老四的厚爱。

康熙和叶珍珍说着话,乌拉那拉氏则注意着叶珍珍的动向,只是去花房领花,不至于去这么久吧,但是看着额娘并没有什么异样,乌拉那拉氏开始不安。

“额娘!叶妹妹和秋菊姐姐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要不要派人去催催呀。”乌拉那拉氏道。

“放心!秋菊办事你放心,不会出什么事儿的,顶多是其他事情耽搁了。”德妃不以为意。

可是乌拉那拉氏依旧不安,她可是知道自家爷有多喜欢叶氏,都宠了这么多年了,叶氏对她也敬重,她们的相处十分的融洽,如若是叶氏出了事儿,她回去要怎么和爷交代。

就在乌拉那拉氏担忧叶珍珍安全的时候,叶珍珍和秋菊回来了,还带着几盆花,乌拉那拉氏这才松了口气。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德妃问道。

“路上遇到了梁公公,梁公公交代几句话,晚上陛下会过来。”秋菊道。

“知道了,你让人去准备吧。”德妃看了叶珍珍几眼,然后垂下眼睛。

知道皇帝晚点过来,乌拉那拉氏就连忙带着叶珍珍、李氏和年氏告辞,胤祯的福晋也是如此。

德妃也没有留她们,“行,你们回去吧。”

直到离开了皇宫,坐在了回府的马车上,叶珍珍这才松了口气,叶珍珍在心里暗骂,“老九实在过分,她居然不提前和她同期,告诉她皇帝已经知道她的身份了,害得她一点准备也没有,好在皇帝也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

“人回去了?”康熙问道。

“已经回去了,陛下是在怀疑这个姑娘身份?”梁九功问道。

“这么多年了,还有前明的余孽,白莲教一直除不干净,三年前虽然抓住了朱三太子,处置了他全家,却也难保没有漏网之鱼,这个姑娘实在聪明,四十二年跟着老四,也才念了八年书,就有了如此成果,让朕不得不怀疑,不过现在看来,倒是朕多心了,她西南官话说得不错,还家乡的食物有怀念,想来也不是前明的余孽。”康熙道。

“前朝余孽一般都生活在沿海地带,被官府发现了就赶紧走海路逃了,应该是不会生活在湖北的。之前那个竹山太子不就是在江浙地带被抓的吗?”梁九功道。

“是呀!所以说是朕多心了,不过老四谨慎,这女子的身世他应当早调查的一清二楚了,没想到我们大清还真有这样的才女。”康熙道。

“这也是陛下治理有方。”梁九功拍着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