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第33章

胤禛与德柱没有太多的话,虽然胤禛能忍得下来,但是不代表胤禛自轻自贱,接受这人对自己的嘲讽与轻视。

胤禛又等了半个时辰,太子才姗姗来迟。

“给太子殿下请安!”见太子出来了,胤禛连忙起身给太子请安。

德柱见状,也跟着起身,也敷衍地行了一礼。

“快起来,老四,你等久了吧。”太子心情不错,或许是知道把胤禛在这里晾了三个小时,他也有些羞愧,这次行礼,太子居然还是亲自将胤禛扶起来的。

因为太子靠过来亲自扶他,胤禛从太子身上居然闻到了焚香沐浴后的味道,胤禛垂下眼睛道:“没有等太久!太子殿下的正事儿要紧,太子殿下的正事儿办完了?”

“不过是一些小事,就是处理起来有些复杂,花的时间长了一些。”见胤禛并没有不满的情绪,太子心情也不错,示意胤禛和德柱继续坐,他则走到上首坐下。

等太子坐下后胤禛问道:“太子殿下,您唤臣弟过来是有其他事情吗?”

“是有事情相询。”太子道。

胤禛坐正身体,等着太子询问。

“最近京城的流言应当已经传遍了,孤倒是明白汗阿玛的意思,汗阿玛希望解决宗室的问题,不希望宗室和前朝一样成为朝廷的负担,所以才想让宗室旗人和汉臣一样,参加科举入朝,但是有宗室旗人求到孤这边来了,不希望这项政令落实,汉人那可是从隋唐就开始进行科举考试的,我们满人才入关多少年,怎么比得过汉人,和汉臣一同进行科举,岂不是对旗人不公。”太子道。

胤禛想了想道:“那太子殿下是想询问臣弟什么呢?”

“如若孤帮助宗室旗人让汗阿玛废除这项政令,那宗室那边将会悉数站在孤身后,但是,这样一来……”太子没有说完,但是却足够让胤禛明白了。

“但是这样一来,汗阿玛那便必定对您不满。”胤禛实事求是道。

“是呀!所以让你来是想让给你替孤出出主意,孤要不要和宗室合作。”太子叹了口气,他是挺想要宗室的支持的,可是汗阿玛那里必定生气。

胤禛垂下眼睛,问道:“太子殿下!如若与宗室合作,这件事现在搁置了下来,等您登上皇位,要如何处理宗室呢?”

太子一愣,这还是他未曾想过的事情。

“退一步说,如若您和宗室合作,无法劝汗阿玛收回成命,汗阿玛依旧继续推行这项政令,那宗室还会支持您吗?”胤禛继续问道。

太子仔细思索了起来。

见太子开始思索,胤禛便不说话了,这项政令的推行,宗室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后代不能再靠荫封为官,必须依靠科举才能为官,宗室不满也正常,可是随着宗室的人口越来越多,又哪里有那么多官分给宗室子弟呢?

汗阿玛正是因为看到这个弊端,所以才想要推行这个政令,虽然如今汗阿玛还在试探各方的反应,但是这项政令一定会推行下去,获得宗室的支撑很重要,但是汗阿玛的圣心更为重要,太子如今有一些本末倒置了,一味地想得到各方的支持,却忽略了汗阿玛的圣心,或许是拥有的才会不珍惜,汗阿玛的圣心一直在太子身上,太子才会这般的有恃无恐。

眼看着太子要被胤禛说服了,德柱开口了,“四阿哥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陛下如此宠爱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求的,陛下莫不应允的,这次陛下怎么就不答应了?”

太子的眉头皱了起来。

“上次去派遣官员去告祭宗庙,汗阿玛没有选择太子殿下举荐的官员。”胤禛轻声道。

德柱噎了一下,然后反驳道:“那次是意外,不过是刚平定噶尔丹,大阿哥身上有军功在,陛下不好太过于打压大阿哥,虽然当时没有选择太子殿下举荐的官员,但是却也没有选择大阿哥举荐的官员,这次可不一样。”

胤禛不再说话,太子将他叫来询问这件事,他也只是给一个意见,并不是为了和德柱吵架的,究竟怎么做,得太子自己来决定。

见胤禛不再说话,德柱心里得意,道:“太子殿下,您别听四阿哥危言耸听,陛下是更心疼您的,而且这是一个极好拉拢宗室的机会,只要把宗室都拉拢过来,大阿哥将不足为虑。”

胤禛深吸了一口气,德柱身为太子的哈哈珠子,不规劝太子,反而在这里拱火,太子出事,真以为他能得什么好,鼠目寸光,不知所谓。

“罢了!这事儿也没那么快,孤再考虑考虑。”太子道。

胤禛不知道太子会做什么决定,这不是他应该管的,反正他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真出了什么事儿,也怪不到他身上来。

“好了!老四,今天辛苦你了,你今天先回去休息吧。”太子道。

一旁的叶珍珍坐不住了,站在一旁骂道:“你把人叫来,让人等了三个小时,这会儿十分钟就聊完了正事儿,把人赶走,什么人嘛?”

胤禛脸色平静地起身行礼,“那臣弟先告辞了。”

行完礼,胤禛就离开了东宫,走出了东宫的大门,又正巧碰到索额图迎面走过来。

索额图见到胤禛脚步倒是停下了,敷衍的给胤禛打了一个招呼,其态度之自傲与轻蔑,与之前的德柱如出一辙。

“本官与太子还有事情相商,就不与四阿哥多谈了。”索额图道。

叶珍珍见其自傲与蔑视的态度,吐槽道:“这索额图是里面德柱的爹吗?神态都一模一样,如此张扬自傲,怪不得下场不好。”

“索相自便!”胤禛道。

说完,索额图便越过胤禛,向东宫走了进去。

胤禛也继续往宫外走去,来东宫太久了,他要快些出宫了。

接下来几天,朝堂上依旧是风平浪静,外头倒是吵翻天了,都在议论宗室旗人参加科举的事情,大部分的宗室旗人都在控诉不公平,一部分敏锐的宗室旗人已经在物色优秀的先生了。

“娘娘!东风到了。”惠妃的侍女彩霞飞快地跑了进来,附在惠妃的耳边说了起来。

“真的?”惠妃十分惊喜。

“千真万确,花了五百两才买到的消息,这可是从养心殿传出来的,怎么会有假。”彩霞说着,脸上就浮现出肉痛的表情。

“好了!这个消息可比五百两重要得多,你莫要这个表情,咱们是时候动手了,去通知吧。”惠妃欣喜道。她是真的没想到,等来了这么一股优质的东风,还是太子亲自送来的,这人呀,果然是要沉得住气。

康熙一边批阅奏折,一边骂道:“福建总督是干什么吃的,福建下个雨,上个月禀报,这个月也禀报,下个月是不是也还要继续禀报?”

梁九功连忙让小太监去御膳房把他早上吩咐下去的清火的凉汤拿来,陛下生这么大的气,可别让龙体有损。

小太监连忙去办了。

梁九功自然是知道陛下为何生这么大的气,主要还是昨日太子殿下过来给宗室求情,觉得让宗室和汉人一同科举不公平,陛下当时没有发作,等太子殿下走后,陛下可是直接把茶杯都摔了,足以见得有多生气,这都已经过了一夜,陛下的气还没有消下去。

不久小太监便将清火的凉汤送了进来。

梁九功打开食盒,将凉汤端了出来,给康熙盛了一碗,“陛下,您都已经看了一上午的奏折了,喝点凉汤解解乏。”

“端走!”康熙如今正在气头上,又如何是一碗凉汤能消气的。

梁九功见状跪了下来,“陛下!您纵然再生气,也得顾及您的龙体呀!您这样,岂不是要让老奴去死。”

康熙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双手还举着一碗凉汤,没好气地接过了凉汤一饮而尽。“好了,你要死便死去吧。”

康熙喝完凉汤,把碗还给梁九功。

梁九功接过空碗高兴道:“奴才才不死,奴才要好好活着伺候陛下呢。”

“老货!”康熙骂了一句。

梁九功被骂也高高兴兴的,他拿着空碗高高兴兴地起身,道:“陛下要是生气就多骂骂奴才出气,别一个人憋着,免得憋坏了龙体。”

“哼!朕的儿子不贴心,你给朕准备在再多的凉汤也无济于事。”康熙气道。

“太子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不理解陛下为了朝廷的一片苦心,也不明白您疼爱太子殿下的一片苦心,前朝便是被宗室给拖死的,您扫清这个隐患,就是希望等太子殿下登基,便不用为宗室所扰。”梁九功道。

“可是太子不清楚,他现在为了那所谓的宗室的支持迷住了眼睛,朕的国政他都要拦上一拦,朕这么多年的培养,他完全忘记了。”康熙越说越气。

“太子殿下只是心有不安。”梁九功道。

“他有什么心有不安的,他的兄弟们都还是光头阿哥,即使是老大,身上那么多军功,可是他连个爵位都没有,朕对他是这么的重视,可是他是怎么做的?老大才追随朕灭了准噶尔回京,他立马就坐不住了,找人弹劾老大,还有他其他的弟弟,老三、老五、老七、老八,在他们面前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唯有老四,他还能和老四说上几句话,如此容不下人,朕要怎么放心把江山交给他,他是朕亲手养大的,他的性子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康熙实在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