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章:中都迁卒(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图额尔敦督精壮入虎贲师)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杭爱山,卯时的晨光刚染亮据点外的旗杆,八千精壮已列成整齐的方阵——他们身着统一的轻便皮甲,腰间悬玄铁短刀,背上挎角弓,脚下是新裹的马蹄麻布(迁途专用,比战用厚一层,耐磨),每五十人成一队,队前立着木牌,刻着“合丹部一队”“别失八里部二队”等字样。巴图额尔敦勒马立在方阵前,玄铁轻甲外罩着一件朱红披风(军督专属标识),手中握着“迁调勘合”——绢帛制,上写“杭爱山精壮八千,调中都虎贲师,沿途驿站接应”,钤着那拉珠尔与萧虎的双重印信。
方阵旁的空地上,工部工匠正清点“虎纹甲片”——铜制甲片长三寸、宽两寸,边缘打磨光滑,正面刻着简化的虎纹(虎贲师制式),背面錾着“虎贲”二字与编号(从“虎贲0001”到“虎贲8000”),每百片装在一个木盒里,木盒外贴着火漆标签,标注编号范围。工匠总管躬身道:“将军,八千片甲片均已核验,虎纹清晰、铜质合格,无一片残次,可随时分发。”张谦(粮草官)则带着兵卒,将迁途粮草搬上驼车——每车装两百袋青稞(每袋两斤)、一百捆干草(每捆五斤),共五十辆驼车,车辕上挂着“军粮”木牌,骆驼已套好缰绳,只待启程。
精壮队列中,合丹部的帖木儿(之前被任命为小头目)正整理着腰间的短刀,他身旁的别失八里部也先(弓箭兵小头目)低声道:“听说中都很大,虎贲师的营地比杭爱山据点还大,咱们到了就能领到甲片,以后就是朝廷的正规军了。”帖木儿点头,目光落在巴图额尔敦手中的迁调勘合:“巴图将军亲自督阵,沿途肯定安全,我只盼着快点到中都,让家人知道我入了虎贲师,他们在安置区也能安心。”
突然,巴图额尔敦举起勘合,高声道:“迁调开始!第一队(合丹部一队)随我先行,后续队伍按顺序出发,沿途听驿站调度,不得擅自离队!”帖木儿立刻转身,对队中精壮道:“都跟上,别掉队!”精壮们齐声应诺,脚步声整齐划一,五十辆驼车紧随其后,车轮碾过草地的声响与马蹄声交织,八千精壮迁往中都的行程,正式开启。
迁前甲片的制作与核验,需“按制打造、层层把关”——工部工匠依虎贲师甲片规制,选用优质青铜,经“熔铜、铸片、刻纹、打磨、錾字”五道工序制作,再由通政院吏员与虎贲师代表联合核验,确保甲片规格统一、无残次,体现元代“军器制式化、核验严格化”的军工逻辑。
熔铜与铸片的精细工艺——工匠们在杭爱山据点西侧搭建临时工坊,用木炭加热熔炉(炉温需达千度),将青铜块熔化成铜水,倒入预制的甲片模具(铁制,刻着虎纹轮廓)。铸片时需控制铜水流量,确保甲片厚度均匀(均为三分厚):“铜水倒太快会有气泡,太慢会凝固,”老工匠示范着,“倒到模具三分之二处,停一息,再倒满,这样铸出的甲片才结实。”铸好的甲片冷却后,从模具中取出,表面还带着粗糙的铜刺,需进入下一道工序。
刻纹与打磨的细致操作——四名工匠负责刻虎纹,用细钢刀在甲片正面刻出简化虎纹(虎头朝上,虎身卷曲,线条流畅),每片虎纹需刻半个时辰,确保纹路清晰不模糊。刻好后,另四名工匠用细砂纸打磨甲片边缘与表面:“边缘要磨得光滑,不然会划伤皮肤;表面要磨出光泽,显出土气,”一名工匠边磨边说,手中的砂纸在甲片上摩擦,发出“沙沙”声,打磨好的甲片泛着淡铜色,虎纹愈发清晰。
錾字与编号的规范统一——甲片背面由专人錾字,先錾“虎贲”二字(隶书,清晰易认),再錾编号(从0001到8000,连续无断号)。錾字时需用小铁锤轻敲钢錾,力度要均匀:“字太深会裂,太浅会模糊,”錾字工匠道,“每錾完一片,都要核对编号,别重复或遗漏。”编号完的甲片,按百片一组,装入木盒,木盒内铺着干草,防止甲片碰撞磨损。
联合核验的严格标准——通政院吏员张谦与虎贲师派来的代表(百户脱脱),逐一检查甲片:看虎纹是否清晰(模糊的返工)、铜质是否合格(有气泡的剔除)、编号是否连续(断号的补做)、厚度是否均匀(用卡尺测量,误差超一分的不用)。核验中,发现三十片甲片虎纹模糊,张谦立刻让工匠返工:“虎纹是虎贲师的标识,不能有半点马虎,今日必须补好,明日要随精壮出发。”工匠们连夜返工,次日清晨,八千片甲片全部核验合格,木盒整齐堆放在据点外,等待分发。
迁途粮草与物资的筹备,需“按程计算、按需携带”——张谦结合迁途路线(杭爱山至中都,共一千两百里,需十日),按“每人每日两斤青稞、一斤干草(喂马),驼车每日五斤饲料”计算,筹备足量粮草,同时准备医疗物资、修补工具,确保迁途无饥寒、无物资短缺,体现元代“军卒迁调,粮草先行”的后勤逻辑。
粮草的精准计算与分装——张谦按十日行程计算:八千精壮每日需青稞一万六千斤,十日共十六万斤,分装在八千个羊皮袋中(每袋二十斤,每日发放两斤);战马(八千匹,每精壮一匹)每日需干草八千斤,十日共八万斤,分装在八百个草捆中(每捆一百斤,每日发放十斤);五十辆驼车的骆驼(每车两峰,共一百峰)每日需饲料五百斤,十日共五千斤,装在五十个布袋中(每袋一百斤)。粮草分装后,每个羊皮袋、草捆、布袋上都贴着火漆标签,标注“某日用量”,方便沿途发放。
医疗与修补物资的周全准备——王太医带领医护兵,筹备医疗物资:止血草药五十斤、麻布两百匹、陶罐一百个(熬药)、夹板五十副(治骨折),分装在十辆医疗驼车上,每车配两名医护兵。同时,工匠们准备修补工具:斧头五十把、锯子三十把、麻绳一百捆、木板两百块(修补驼车或帐篷),放在五辆工具驼车上,每车配两名工匠。张谦道:“迁途远,难免有战马受伤、驼车损坏,这些物资能及时修补,不耽误行程。”
物资的运输与看管安排——五十辆粮草驼车由两百名辅兵看管(每车四名),辅兵们手持短刀,负责粮草的发放与看管;十辆医疗驼车由二十名医护兵看管,随时准备应对伤病;五辆工具驼车由十名工匠看管,负责沿途修补。巴图额尔敦还安排一百名骑兵,在物资驼车两侧护送,防止途中被劫:“粮草是迁途的命根,必须看好,若有失,军法处置!”辅兵与骑兵们齐声应诺,纷纷表示会管好物资。
迁前物资的最后清点——启程前一日,张谦与巴图额尔敦共同清点物资:青稞十六万斤、干草八万斤、饲料五千斤、医疗物资若干、修补工具若干,均与账目一致,无短缺。张谦道:“物资已备齐,沿途还有五个驿站,每个驿站可补充部分粮草,十日行程万无一失。”巴图额尔敦点头,目光扫过整齐的驼车,对身边的将领道:“明日按时启程,别耽误了入营时间。”
迁途路线的勘察与驿站衔接,需“循安道、设接应”——探子队提前勘察从杭爱山至中都的路线,避开叛乱区域与险恶地形,选定五个驿站作为中途休整点,与驿站吏员约定接应时间与物资补充事宜,确保迁途顺畅,体现元代“驿站通途、军行有序”的交通逻辑。
路线勘察的细致筛选——脱脱带领十名探子,提前五日出发勘察路线:从杭爱山据点出发,沿“杭爱山南麓→黑水河→松树林驿站→落马坡→中都近郊驿站”行进,全程一千两百里,均为元军控制区域,无叛军活动;路线以平缓草地与河谷为主,避开陡峭山坡与湍急河流(如黑水河选浅滩涉水,水深仅一尺)。探子们用羊皮纸绘制“迁途路线图”,标注每个路段的“距离、地形、预计行进时间”,如“杭爱山至松树林驿站,两百里,草地地形,预计四日”。
驿站的选定与接应约定——探子们选定五个驿站:松树林驿站(四日行程)、黑水河驿站(六日行程)、落马坡驿站(七日行程)、青石岗驿站(八日行程)、中都近郊驿站(九日行程),每个驿站均有元军驻守,可提供住宿、饮水与少量粮草补充。脱脱与各驿站吏员约定:“我们每日辰时出发,预计抵达时间如路线图所示,烦请备好热水与简易餐食,若有物资短缺,也需协助补充。”松树林驿站吏员道:“大人放心,我们会提前准备,确保精壮们到了能好好休整。”
险恶地段的应对预案——针对路线中的“落马坡”(七日程,坡长百丈,路面多碎石),探子们提前清理路面碎石,在陡坡处挖出台阶(每阶高一尺),并安排十名探子在坡顶接应,防止战马失蹄。脱脱道:“落马坡是最险的一段,需让精壮们下马步行,牵着战马爬坡,避免意外。”同时,针对可能的雨天(秋季多雨),探子们还在路线旁的树下,提前堆放干草(供战马避雨时喂食),准备防雨麻布(覆盖粮草驼车)。
路线与驿站的最终确认——勘察结束后,脱脱将路线图与驿站接应方案呈给巴图额尔敦,巴图额尔敦召集精壮小头目,讲解路线细节:“咱们每日辰时出发,申时休整,到驿站后先清点人数,再发放粮草,夜间安排值守,别放松警惕。”小头目们传阅路线图,帖木儿指着松树林驿站道:“这里我去年去过,驿站有二十间客房,足够咱们休整。”巴图额尔敦点头:“路线已确认,驿站也已约定,明日按此行进,别出差错。”
精壮的编队与纪律宣讲,需“按部编组、严明规矩”——巴图额尔敦按精壮的部落与技能,编为八十队(每队百人),任命熟悉部落的小头目,宣讲迁途纪律(不得擅自离队、服从指挥、爱护物资),确保迁途秩序,体现元代“军行编队、纪律为先”的治军逻辑。
按部按能的编队细节——八千精壮按“部落+技能”编组:合丹部精壮两千人,编为二十队(一队至二十队),多为骑兵与牧马兵;别失八里部精壮一千五百人,编为十五队(二十一队至三十五队),多为弓箭兵与步兵;其他部落精壮四千五百人,编为四十五队(三十六队至八十队),含辅兵、木工兵等。每队设一名小头目(如帖木儿任一队头目、也先任二十一队头目),一名副头目,小头目需熟悉队中所有人,负责每日点名与纪律管理。巴图额尔敦道:“编队按部落,方便管理;按技能,方便途中分工,比如牧马兵负责照看战马,木工兵负责修补驼车。”
迁途纪律的详细宣讲——巴图额尔敦在方阵前,宣讲“迁途三纪律”:一不得擅自离队,若需如厕或取水,需向小头目报备,由两人陪同;二需服从指挥,小头目与将领的指令需立刻执行,不得拖延;三需爱护物资,粮草与甲片不得私拿或浪费,战马与驼车需妥善照看。他还补充“违纪处置”:“擅自离队者,杖责二十;不服从指挥者,编入辅兵;浪费物资者,扣发当日粮草。”一名精壮小声问:“将军,途中若生病怎么办?”巴图额尔敦道:“可向医护兵报备,安排在医疗驼车上,不会丢下任何人。”
小头目的职责培训——编队后,巴图额尔敦召集八十名小头目,进行职责培训:每日辰时前需清点本队人数,确认无误后向将领汇报;行进中需维持本队秩序,确保队伍整齐,不与其他队混杂;抵达驿站后需安排本队精壮住宿、领取粮草,夜间安排值守(每队分三班,每班两时辰)。帖木儿问道:“若队中有精壮不愿走,怎么办?”巴图额尔敦道:“先劝说,讲清入虎贲师的好处(授甲片、有军饷、家人受安置),若仍不愿,便绑起来由骑兵押送,到中都后再处置。”小头目们认真记录,确保清楚自身职责。
编队后的模拟演练——为确保编队顺畅,巴图额尔敦让精壮们进行一次短途演练:从据点出发,沿路线走十里,再返回。演练中,各队按顺序行进,小头目在前引导,副头目在后收尾,队伍整齐有序,无一人掉队或离队。演练结束后,巴图额尔敦道:“很好,明日就按这个队形出发,保持这个状态,十日就能到中都。”精壮们信心大增,纷纷整理装备,期待着明日的启程。
启程仪式的庄重举行,需“按制行礼、鼓舞士气”——在杭爱山据点外举行启程仪式,那拉珠尔致辞,巴图额尔敦授迁调勘合,精壮们集体宣誓,体现元代“军行有仪、师出有名”的礼仪传统,同时通过仪式增强精壮的归属感与士气。
仪式场地的布置——据点外的空地上,用松木杆搭起临时高台,台顶挂着“虎贲师迁调”的红色旗帜(长两丈、宽一丈,旗面绣着虎纹),台下两侧列着八十队精壮,中间是五十辆粮草驼车与十五辆物资驼车,骑兵们在场地外围列阵,手持玄铁刀,气势威严。高台旁的木架上,摆放着八千片虎纹甲片的木盒,阳光洒在甲片上,泛着淡铜色的光泽,格外醒目。
那拉珠尔的致辞动员——那拉珠尔走上高台,手持迁调勘合,高声道:“你们是杭爱山的精壮,也是朝廷的栋梁!此次迁往中都,入虎贲师、授虎纹甲片,是你们的荣耀,也是你们家人的荣耀!到了中都,要好好训练,为平定阿鲁台、安稳草原出力,朝廷不会亏待你们!”台下精壮们齐声欢呼,声音震彻山谷,帖木儿举刀高喊:“愿为朝廷效力!”其他精壮纷纷响应,士气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