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白虎议策(2 / 2)

萧虎仔细听着,不时提出疑问:“三路进攻,兵力是否足够?那拉珠尔的一万五千骑兵,绕后需多长时间?会不会被阿鲁台的探子发现?”伯颜道:“陛下放心,那拉珠尔熟悉杭爱山后山的小路,只需两日便可抵达中军大营附近,且会派探子清理沿途的巡逻兵,不会暴露;三路兵力共三万,阿鲁台的中军虽有一万五千,却多是乌合之众,咱们的骑兵是精锐,战力远超他们。”

耶律铸则关注粮草的配合:“平叛需速战,粮草必须跟上。臣建议让护送粮草的骑兵,在援军汇合后,每日向前线运送一日的口粮,确保将士们不用为粮草担忧。此外,可在斡难河驿站附近设临时粮库,夺回驿站后,便可就近供应粮草,节省运输时间。”萧虎点头:“粮草的事,就交给中书省,务必与军事行动同步,不能拖后腿。”

经过一番讨论,“雷霆平叛”的措施终于敲定——三路进攻、牵制察八儿、威慑忽都鲁帖木儿、粮草同步,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负责人与时间节点,伯颜将这些整理成“平叛部署表”,递到萧虎案前,萧虎看后,提笔在上面签下“准”字,字迹有力,透着果断。

“雷霆平叛”的策略定后,议事转向“恩抚”的具体内容——平叛后如何安抚宗藩、如何救济部民、如何调整治理措施,确保叛乱不再发生,这些细节同样重要,关乎西北的长久安稳。

哈剌哈孙率先提出对宗藩的安抚方案:“陛下,对主动归顺、未参与叛乱的宗藩,如斡端地区的忽都鲁帖木儿,可免其明年一半的牧地清退额度;对被阿鲁台胁迫、中途归顺的小部落,可既往不咎,还可从阿鲁台的超占牧地中,划拨部分给他们作为补偿。这样既能安抚现有宗藩,又能吸引阿鲁台部的人归顺。”他还建议:“对阿鲁台部的从犯,除帖木儿等亲信外,其余士兵与部民,只要放下兵器,便可返回原牧地,不予追责。”

耶律铸则关注部民的救济:“受叛乱影响的部民,如怯绿连河驿站周边的牧民,他们的马群被劫、草场遭破坏,需给予青稞补贴与牧草种子。臣建议按‘每户五十斤青稞、十斤种子’的标准发放,由李衡在蒙古故地的管控司负责落实,确保补贴能真正送到部民手中,不让官吏克扣。”他还提到:“可派农技官赴受影响的地区,指导部民种植苜蓿,修复草场,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

萧虎补充道:“恩抚不仅要给好处,还要改弊端。之前实务官不足、回应宗藩诉求不及时的问题,需尽快解决——从中央选派五十名熟草原事务的实务官,赴西北各宗藩,专门负责接收诉求、传递消息,确保宗藩的问题能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此外,牧地限额制的调整,可对西北宗藩适当放宽,比如‘户均草场’从二十顷增至二十二顷,让他们觉得朝廷有诚意,不是一味地削夺。”

伯颜有些担忧:“陛下,放宽限额会不会让宗藩觉得朝廷‘软弱’,日后再私占牧地?”萧虎道:“不会。放宽是在制度框架内的调整,不是无底线的纵容。同时,要加强管控司的核牧力度,每季度核计一次,发现超占及时劝谕,初犯免罚,再犯严惩,这样既显诚意,又不失规矩。”哈剌哈孙道:“陛下考虑周全,这样的恩抚,既能安宗藩之心,又能固制度之基,可避免日后再因‘贪与畏’引发叛乱。”

经过讨论,“恩抚”的措施也敲定下来——宗藩安抚、部民救济、治理调整,每一项都具体可行,耶律铸将这些整理成“恩抚方案”,与“平叛部署表”一并放在萧虎案前,萧虎看后,满意地点头:“平叛是手段,安稳才是目的。只有刚柔并济,才能让西北真正太平。”

议事中,突然有通政院的吏员闯入,递上一封紧急军报——阿鲁台已察觉元廷援军的动向,正收缩兵力,将斡难河、黑山口驿站的骑兵调回杭爱山,似要集中兵力与元廷大军决战。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重臣们纷纷看向萧虎,等待他的决断。

萧虎接过军报,快速浏览后,脸色平静:“阿鲁台这是慌了,想靠集中兵力赌一把。他以为收缩兵力便能守住杭爱山,却不知这样反而断了自己的退路——没了驿站的防守,咱们的粮草运输会更安全;他的兵力集中,咱们的三路进攻也更容易形成合围。”伯颜道:“陛下所言极是!阿鲁台收缩兵力,是自断臂膀,咱们正好趁机加快进军速度,打他个立足未稳!”

萧虎立刻调整部署:“传朕令,让那拉珠尔的援军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八日内抵达博罗大营,而非十日;让博罗将军提前做好进攻准备,待援军一到,即刻发起三路进攻;让阿术平章派两千骑兵,袭扰阿鲁台的后侧,不让他安心收缩兵力。”他还对通政院吏员道:“立刻将调整后的部署,用加急驿传递给那拉珠尔与博罗,不得延误!”吏员躬身领命,快步跑出殿外。

耶律铸担忧道:“陛下,援军加快速度,粮草能否跟上?”萧虎道:“让护送粮草的骑兵也加快速度,必要时可丢弃部分非必要物资,优先保证青稞的运输。中书省要立刻与岭北行省联络,让他们再预备一万石青稞,随时准备补充。”撒敦道:“臣这就去安排,确保粮草不拖援军后腿。”

哈剌哈孙则担心忽都鲁帖木儿会趁机行动:“阿鲁台收缩兵力,忽都鲁帖木儿若以为元廷大军无暇顾及他,可能会出兵支援。”萧虎道:“派使者立刻赴斡端地区,见忽都鲁帖木儿,告诉他‘若出兵支援阿鲁台,平叛后定严惩;若保持中立,朝廷仍许他之前的补贴与放宽限额’,同时派一千骑兵进驻斡端地区附近,威慑他的同时,也让他看到朝廷的决心。”

这突如其来的军报,并未打乱议事的节奏,反而让萧虎与重臣们更快地敲定了调整后的部署。待吏员与使者出发后,萧虎对重臣们道:“战场形势多变,咱们的策略也要灵活调整,不能墨守成规。只要咱们应对及时,阿鲁台的这步棋,只会加速他的败亡。”伯颜道:“陛下英明,有您这样的决断,咱们定能尽快平定叛乱。”

议事接近尾声,萧虎让通政院拟写“平叛与恩抚诏书”,明确此次议事的所有决策——平叛的兵力部署、进攻时间、恩抚的具体措施、各部门的职责,确保诏书能清晰地传递到西北各军、各宗藩,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策略,避免因信息模糊导致行动失误。

通政院使帖木儿亲自执笔,在殿内的案上拟写诏书——先写阿鲁台叛乱的事实,再写朝廷“雷霆平叛”的部署,最后写“恩抚”的具体内容,语言简洁明了,却字字千钧。萧虎站在一旁,不时提醒:“要写明‘阿鲁台的亲信严惩,从犯免罪’,让他部的士兵与部民知道,朝廷只惩首恶,不牵连无辜;还要写明各部门的职责,枢密院管军事、中书省管粮草、吏部管实务官选派,避免权责不清。”

帖木儿按萧虎的要求,逐字修改诏书,待初稿完成后,递给萧虎审阅。萧虎接过,逐字核对,看到“三路进攻、八日内汇合”“每户五十斤青稞补贴”等字样,均准确无误,才点头道:“可以了,盖上‘天子之宝’印玺,即刻发往西北各军、各宗藩,还有蒙古故地的管控司,确保他们能及时收到。”帖木儿道:“臣这就去办,会派最精锐的驿卒,分多路传递,确保诏书能尽快送达。”

萧虎又对各重臣分配后续职责:“伯颜,你负责跟进平叛的军事进展,每日向朕汇报援军与博罗大军的动向;耶律铸,你负责粮草与恩抚物资的筹备,确保不缺一分、不少一粒;哈剌哈孙,你负责联络各宗藩,传递朝廷的恩抚政策,安抚他们的情绪;撒敦,你协助耶律铸,重点跟进受叛乱影响部民的救济,确保补贴能真正落地。”重臣们齐声道“遵旨”,各自领命。

萧虎最后道:“此次议事,定了策略,也分了职责,接下来就看咱们的执行。平叛要快,恩抚要实,只有这样,才能平定此次叛乱,防住连锁反叛,保住咱们之前的削藩成果,让西北长久安稳。”他的话,既是对此次议事的总结,也是对重臣们的期许,殿内的重臣们都神色凝重,却眼神坚定,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对他们执行力的考验。

待诏书拟写完毕、印玺盖好、重臣们领命离去后,白虎殿内只剩下萧虎与几名内侍。萧虎走到舆图前,再次看向西北的方向——杭爱山、斡难河、阿尔泰山,这些地名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他仿佛能看到那拉珠尔的援军正疾驰在草原上,博罗的大军已做好进攻准备,李衡在蒙古故地安抚着宗藩与部民。

内侍轻声道:“陛下,议事已毕,您要不要歇息片刻?”萧虎摇头,目光仍在舆图上:“西北不安,朕怎能歇息。待那拉珠尔的援军与博罗汇合,发起进攻,朕才能稍稍放心。”他伸手抚摸着舆图上的杭爱山,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紧张局势,却也透着信心——有周密的策略,有得力的大臣,有精锐的士兵,阿鲁台的叛乱,定能很快平定,西北的草原,终将恢复往日的安稳。

晨光已渐渐升至中天,透过殿窗洒在舆图上,照亮了西北的每一寸土地,也照亮了萧虎眼中的期许。白虎殿的议事虽已结束,可平叛与恩抚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一场关乎西北安稳的较量,即将在草原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