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章:杭爱兵起(至元四十六年秋察合台系也速蒙哥杭爱山聚兵反元)
杭爱山北麓的察合台部主帐内,也速蒙哥将“牧地调整令”狠狠摔在虎皮案上,羊皮纸卷散开,“清退超占牧地三百顷、迁部众五千户至阿尔泰山南麓”的朱批字句,在烛火下如利刃般刺眼。帐外,西北的寒风裹挟着沙砾拍打帐帘,发出“呼呼”声响,恰如他此刻翻腾的怒火——作为察合台之孙,他自恃统领西北三万户,牧地与部众是部落根基,如今朝廷一纸令下,竟要削其地、迁其民,这在他看来,是对察合台系尊严的践踏。
亲信领主帖木儿(也速蒙哥堂弟,掌管军备)俯身捡起文书,指尖划过“牧群管控司监制”的印章,低声道:“领主,这定是李衡那伙人搞的鬼!之前蒙古故地限额制推行,就削了阿鲁忽的牧地,现在轮到咱们了。三百顷牧地是咱们的冬牧场,迁五千户部众,更是要断咱们的臂膀——没了冬牧场,马群过冬难;没了部众,战力骤减,朝廷这是要温水煮青蛙啊!”也速蒙哥攥紧拳头,指节泛白:“阿鲁忽那懦夫,被朝廷几句安抚就服软了,我也速蒙哥是察合台的孙子,岂能任人宰割?”
帐外传来轻微骚动,长老合撒儿(主张妥协,曾赴中都议事)带着几名老牧民求见,手中捧着“部众请愿书”——纸上按满了鲜红的指印,是不愿迁徙的部民心声。“领主,”合撒儿躬身道,“部民们世代在杭爱山牧马,迁去阿尔泰山,那里牧草稀疏,冬天更冷,马群会饿死,部民也会思乡。不如派使者去中都,求陛下放宽调整令,哪怕少清退些牧地、少迁些部众也好,别走上反路啊!”老牧民速不台(与蒙古故地同名,非同一人)也道:“领主,朝廷兵强马壮,咱们反了,怕是要连累部落,去年阿里不哥的下场还在眼前啊!”
也速蒙哥却不为所动,一脚踹翻案边的铜火盆,火星溅落在地:“妥协?阿里不哥妥协,丢了半数牧地;阿鲁忽妥协,成了朝廷的傀儡!我察合台系的牧地,凭什么让朝廷说削就削?部众凭什么说迁就迁?”他看向帖木儿:“去,传我令,召集各万户将领,明日辰时在杭爱山主峰议事,谁若不来,以通敌论罪!”帖木儿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躬身领命:“领主英明!咱们手握三万骑兵,占据杭爱山地利,朝廷想压咱们,没那么容易!”
合撒儿看着也速蒙哥决绝的背影,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朝廷的实力,也速蒙哥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可话已至此,再劝无用,只能长叹一声,带着老牧民退出帐外。帐内,也速蒙哥走到挂着的察合台画像前,屈膝跪地:“祖父,您的孙儿定守住您留下的牧地与部众,绝不让察合台系蒙羞!”烛火摇曳,映着他狰狞的面容,杭爱山的异动,在这一刻,已埋下伏笔。
也速蒙哥反元的导火索,源于朝廷“西北牧地再调整”的推行——至元四十六年秋,牧群管控司将限额制推广至西北察合台系诸部,也速蒙哥部因超占牧地五百顷(远超“万户百顷”的标准)、私藏牧群八千匹,被要求清退三百顷牧地(其中两百顷为冬牧场),并迁徙五千户部众至阿尔泰山南麓(填补合丹部残余迁走后的草场空缺)。
李衡与实务官王顺曾亲赴也速蒙哥部宣令,试图解释调整的缘由:“也速蒙哥领主,按《大元通制?马政》,万户部应配牧地百顷,您部超占五百顷,清退三百顷已属从轻;迁徙部众,是因阿尔泰山南麓草场闲置,且朝廷会发放三年青稞补贴,还派农技官指导种植苜蓿,不会让部民吃亏。”可也速蒙哥根本不听,反而质问:“蒙古故地的阿鲁忽也是万户,为何只清退两百顷?你们这是偏袒,是针对我察合台嫡系!”
王顺拿出“西北诸部调整表”:“领主,阿鲁忽部超占四百顷,清退两百顷,比例与您部一致;且他主动配合核牧,您部却私藏牧群八千匹,按律应清退四百顷,朝廷已酌情减少。迁徙部众,其他小部落也有安排,并非针对您部。”也速蒙哥却一把夺过表格撕碎:“少拿这些虚文糊弄我!牧地是我祖父传下的,部众是我察合台系的血脉,想动它们,除非我死!”李衡见劝不动,只能留下文书,带着实务官离开,临行前叮嘱合撒儿:“长老,若也速蒙哥有异动,速报行省与中央,别让冲突扩大。”
调整令的执行,更激化了矛盾——实务官按令划定清退牧地边界时,也速蒙哥派骑兵驱赶,还打伤两名实务官;迁徙部众的驿车抵达时,也速蒙哥下令扣下驿车,不准部民上车。帖木儿更是在部众中散布谣言:“朝廷要把咱们的牧地分给汉人,把部众迁去当奴隶,大家若不反抗,迟早会家破人亡!”部民们本就不愿迁徙,听闻谣言,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也速蒙哥反抗朝廷。
合撒儿曾偷偷派使者赴岭北行省,请求阿术平章暂缓执行调整令,却因“使者被帖木儿截获”而失败——帖木儿将使者押至也速蒙哥面前,也速蒙哥当即下令处死使者,还怒斥合撒儿:“你这吃里扒外的东西,再敢通敌,我连你一起杀!”合撒儿自此不敢再劝,只能眼睁睁看着也速蒙哥一步步走向反元的深渊。
至元四十六年秋初十,也速蒙哥以“守护祖地、保全部众”为号召,正式在杭爱山聚兵,西北边疆的平静,被这股异动彻底打破。
也速蒙哥的聚兵准备,早在调整令下达时便已暗中启动,杭爱山的地形优势与察合台系的残余势力,成为他敢反元的底气。杭爱山主峰海拔三千余米,山间多峡谷、隘口,易守难攻,也速蒙哥将主力部署在“黑山口”(杭爱山通往岭北行省的必经之路),并在峡谷两侧搭建箭楼,埋设绊马索,还将部落的粮草、兵器转移至山巅的“察合台旧营”(察合台曾在此驻军,有现成的堡垒)。
帖木儿负责整编部众,将三万骑兵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前军五千人,由猛将合撒儿(非长老,同名)统领,驻守黑山口;中军一万五千人,也速蒙哥亲自统领,驻守察合台旧营;后军一万人,由帖木儿统领,负责粮草运输与后方防御。“咱们的骑兵多是从小在马上长大的,熟悉山地作战,”帖木儿对也速蒙哥道,“朝廷军虽多,却不熟悉杭爱山地形,只要咱们守住黑山口,拖到冬天,他们粮草耗尽,自然会退。”
兵器与粮草的筹备也格外用心——帖木儿下令熔化部落的铜器,铸造箭头、刀矛;将储存的青稞、干草集中到察合台旧营,足够三万骑兵食用三个月;还派人去周边的小部落强征粮草、兵器,不从者便以“通敌”论处。一名小部落领主不愿交粮,帖木儿当即率军攻破其帐,斩杀领主,将部落的粮草、马群全部没收:“谁若敢不支持咱们,这就是下场!”此举虽震慑了小部落,却也让不少人暗中不满,为后续朝廷策反埋下隐患。
也速蒙哥还试图煽动部众的“祖地情结”,在察合台旧营举行“祭旗仪式”——他捧着察合台的旧盔甲,对骑兵们道:“这是我祖父的盔甲,当年他靠这副盔甲,打下了杭爱山的牧地!现在朝廷要抢咱们的牧地、迁咱们的部众,是要断咱们的根!今日祭旗,愿祖父保佑咱们,打退朝廷军,守住祖地!”骑兵们看着旧盔甲,想起世代生活的牧地,纷纷高呼:“守住祖地!反抗朝廷!”气氛被煽动到极致,不少原本犹豫的骑兵,也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合撒儿长老看着聚兵的场景,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也速蒙哥的准备看似充分,却经不起朝廷的正规军打击,可他已被剥夺实权,只能在私下劝诫身边的部众:“别跟着冲动,朝廷若真派兵来,咱们根本挡不住,保住性命才最重要。”可此时的部众,已被也速蒙哥的煽动冲昏头脑,没人听得进他的劝告。
也速蒙哥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对抗朝廷,便派帖木儿暗中联络西北其他不满的察合台系部落,试图组建“反元联盟”。帖木儿首先前往斡端地区(察合台系重要领地,今新疆和田一带),拜见领主忽都鲁帖木儿(也速蒙哥的堂兄),带去也速蒙哥的亲笔信:“朝廷削咱们的牧地、迁咱们的部众,今日对我下手,明日就会对你下手!不如联手反元,夺回牧地,恢复察合台系的荣光!”
忽都鲁帖木儿看着信,心中犹豫——他虽也不满朝廷的调整令,却深知也速蒙哥兵力有限,且朝廷军实力强大,结盟风险太大。“帖木儿,”忽都鲁帖木儿道,“也速蒙哥的心意我领了,可斡端地区离中都太远,朝廷若派兵来,我部难以支撑。不如等也速蒙哥先动手,若他胜了,我再出兵支援;若他败了,我也好有个退路。”帖木儿见状,知道无法强求,只能道:“堂兄若想通了,随时派人去杭爱山联络,咱们察合台系,不能一直被朝廷压制!”
帖木儿又前往别失八里地区(今新疆吉木萨尔),拜见领主脱忽察儿(察合台的曾孙)。脱忽察儿年轻气盛,虽不满朝廷,却更忌惮也速蒙哥的野心——他知道也速蒙哥想借反元掌控整个察合台系,若结盟,自己迟早会被吞并。“我部兵力薄弱,难以出兵,”脱忽察儿找借口推脱,“不过我可以给你们送些粮草,算是支持,其他的,爱莫能助。”帖木儿只能收下粮草,失望离去。
联络过程中,也有小部落愿意结盟——比如驻守阿力麻里地区(今新疆霍城)的领主巴图,他因牧地被清退五十顷,对朝廷不满,主动派使者赴杭爱山,承诺出兵五千支援。也速蒙哥得知后,大喜过望:“巴图识大体!有他相助,咱们的兵力更盛,朝廷军更不是对手!”帖木儿却提醒:“领主,巴图兵力有限,且阿力麻里离杭爱山远,援军抵达需时日,咱们不能太依赖他。”也速蒙哥却不以为意,认为有巴图相助,足以震慑朝廷。
然而,这些联盟多是“口头承诺”,真正愿意出兵的寥寥无几——忽都鲁帖木儿按兵不动,脱忽察儿只送粮草,巴图的援军迟迟未到。合撒儿长老得知后,暗中对身边人道:“也速蒙哥连个像样的盟友都没有,还想反元,真是自不量力。”可他的话,再次被帖木儿的眼线听到,也速蒙哥下令将他软禁在帐中,不准再与外界接触。
也速蒙哥的异动,最终通过驿站传递到中都——杭爱山附近的“斡难河驿站”官塔塔尔(与蒙古故地驿站官同名,非同一人),发现也速蒙哥部的骑兵封锁了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道路,还扣押了两名驿卒,便猜到有异动,偷偷派一名亲信驿卒,绕山路前往岭北行省报信。
亲信驿卒骑着快马,日夜兼程,三天后抵达岭北行省治所,浑身是伤(途中躲避也速蒙哥的巡逻骑兵),见到阿术平章后,立刻递上塔塔尔的密信:“也速蒙哥在杭爱山聚兵三万,封锁黑山口,扣押驿卒,似有反意,请行省速报中央,派兵应对!”阿术看完信,脸色骤变,立刻召集幕僚议事:“也速蒙哥胆大包天,竟敢聚兵反元!若不迅速处置,西北诸部恐会效仿,局势将不可收拾!”
幕僚们意见不一——有人主张“先招抚,再用兵”,认为也速蒙哥只是不满调整令,若派使者劝降,许以放宽调整令,或许能避免冲突;有人主张“直接用兵”,认为也速蒙哥已聚兵,招抚无用,需迅速出兵镇压,以儆效尤。阿术沉吟片刻,道:“先派使者劝降,同时派博罗将军率军一万,进驻杭爱山附近的‘怯绿连河上游营地’,若劝降失败,立刻出兵!”
使者由李衡担任——他熟悉西北牧地情况,也曾与也速蒙哥打过交道,阿术希望他能说服也速蒙哥。李衡领命后,带着两名实务官,前往杭爱山,途中却被也速蒙哥的骑兵拦下,押至察合台旧营。也速蒙哥见李衡前来,冷笑道:“你还敢来?是来劝降我的?”李衡道:“领主,朝廷已知你聚兵,若你罢兵,朝廷可放宽调整令,清退牧地减至一百顷,迁徙部众减至两千户,还可给你额外赏赐青稞五千石。若你顽抗,博罗将军已率军一万进驻怯绿连河,后续还有大军赶来,你不是对手。”
也速蒙哥却大笑:“李衡,你别吓唬我!我有三万骑兵,占据杭爱山地利,博罗那点兵力,不够我塞牙缝的!想让我罢兵,除非朝廷收回调整令,否则免谈!”他下令将李衡软禁,不准再劝降。李衡知道劝降无望,只能在软禁期间,暗中观察也速蒙哥部的情况,记住兵力部署与粮草存放地,为后续朝廷军进攻做准备。
阿术得知劝降失败,立刻下令博罗率军向杭爱山进发,同时派使者赴中都,向萧虎奏报异动情况。萧虎接到奏报后,下旨:“加派两万骑兵,由那拉珠尔统领,支援博罗;命牧群管控司暂停西北其他部落的牧地调整,避免引发连锁反应;命阿术行省安抚周边小部落,防止它们投靠也速蒙哥。”朝廷的应对,迅速而周密,一场围绕杭爱山的军事对峙,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