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虎蹲炮成(1 / 2)

861章:虎蹲炮成(军事技术的突破)(至元四十三年?汴梁军器监)

军器监的炉火映红了半个夜空,陈六光着膀子抡锤,汗珠砸在烧得发白的铁坯上,溅起一串火星。他手里的“虎蹲炮”图纸已被油渍浸透,最关键的炮膛纹路改了十七遍——南宋的火炮用直纹,他却改成螺旋纹,说是“能让铁砂转着飞,打得更散”。

“都料匠,这炮口再缩半寸,怕是要炸膛。”学徒王二捧着冷却的炮管,声音发颤。陈六夺过炮管,对着灯照了照:“缩的是外沿,内里要扩三分,这叫‘收口聚气’。”他忽然停手,望着墙角那半块从扬州带来的楼船木板——三个月前,他就是抱着这木板赌咒,要造出让南宋水师胆寒的家伙。

深夜的监房里,陈六对着图纸发呆。床底下藏着妻儿的画像,画中幼子还在襁褓——他叛逃时,官府抄了家,至今不知家人死活。“若这炮能成,或许能换他们一条生路。”他用炭笔在炮身草图旁,轻轻画了个小小的“六”字,那是儿子的乳名。

试炮选在汴梁城外的荒滩,二十步外竖着三层楼船木板,每层都糊着浸湿的牛皮——模仿南宋楼船的舱壁。萧虎带着帖木儿、周显立在百步外的土坡上,身后是百名披甲士兵,手按刀柄以防不测。

陈六亲自填装火药,铁勺抖得厉害。“怕了?”萧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六低头道:“怕炸了伤着将军。”萧虎冷笑:“炸不了才该怕——若连块木板都打不穿,留你何用?”这话像鞭子抽在陈六背上,他猛地将引信按进火门,退到三十步外,点燃了火把。

引线“滋滋”烧尽的刹那,炮身猛地向后一坐,发出一声闷雷似的轰鸣。浓烟散开后,众人皆惊——三层木板全被打穿,最外层的牛皮像被撕碎的纸,嵌满了蚕豆大的铁砂。陈六瘫坐在地,突然放声大笑,笑着笑着又抹起泪来。

“不过是些小铁珠,怎及得楼船巨炮?”帖木儿踢了踢地上的铁砂,满脸不屑。他刚从骑兵营赶来,马鞍上还沾着草原的尘土,“三十步才穿三层板,等靠近楼船,早被人轰成渣了。”

萧虎没理会他,却问陈六:“若装铅弹,能打多远?”陈六抹了把脸:“铅弹沉,能到三百步,但铁砂散,近战更管用。”萧虎点头:“这炮本就不是用来对轰的。”他指向人工湖的战船,“虎头船快,贴近楼船时,一炮下去,舱里的士兵还能剩几个?”

周显在旁补充:“而且这炮轻,一艘船能装五门,比南宋的巨炮灵活十倍。”帖木儿仍不服气:“蒙古勇士的弯刀比这铁管子管用!”萧虎突然沉脸:“去年淮河之战,你的骑兵追得上南宋的快船吗?”这话戳中痛处,帖木儿攥紧缰绳,悻悻地别过脸。

萧虎在军器监的青砖地上,用树枝画了个十字:“东、西、南、北四坊,每坊调五十名铁匠,日夜赶工。”他抬头对监令道,“三个月内,要造出百门虎蹲炮,炮身刻‘甲一’‘乙三’编号,出了问题,按号追责。”

“铁料不够。”监令面露难色,“河南的铁矿都供着骑兵甲胄。”萧虎早有准备,递过一张清单——那是白虎堂从南宋走私的铁器,光铁锅就有三千口,“熔了这些,够造五十门。剩下的,让帖木儿从西域调,他不是说骑兵重要吗?让他用战马换铁矿。”

陈六忽然开口:“炮架要用枣木,得从山东运,那里的枣木最硬。”萧虎立刻命人拟文书:“给山东转运司,说虎踞行省要造‘灌溉水车’,需枣木百车,半月内送到。”周显在旁暗笑——这又是瞒天过海的伎俩,南宋探子就算看到,也只会以为是农器。

李默在临安“虎记茶行”的密室里,展开萧虎送来的“炮样图纸”。图纸上的火炮炮管粗短,标注着“射程百步,装弹五斤”,比陈六造的虎蹲炮差了整整一半。“这是故意画错的?”王砚不解。

李默用茶汁在图纸上点了个圈:“萧将军要的就是‘错’。”他将图纸塞进掏空的茶砖,“让‘龙井队’故意把这砖丢在扬州码头,最好被赵葵的人捡到。”王砚皱眉:“万一他们真照着造,岂不是帮了他们?”

“不会。”李默冷笑,“这图纸的炮膛角度错了三分,造出来要么打不远,要么炸膛。南人见了,只会笑北境技艺粗劣。”他忽然压低声音,“真正的图纸,我已记在脑子里,下月随岁贡的茶叶一起送过去——用针在茶饼上刺的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