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茶农南迁(2 / 2)

水渠通水那天,王老汉特意捧了一捧渠水,水里映着汉蒙杂处的影子,清凌凌的。他忽然想起南岸的宋兵,要是他们看到这景象,会不会觉得奇怪——原来北境,也不是只有刀枪。

开春后,王老汉在分给他的坡地上种茶。他把带来的茶籽泡在温水里,每天换水,像伺候孩子一样。阿古拉听说了,特意让人送来两担腐熟的羊粪:“萧将军说,茶喜肥,这个管用。”王老汉半信半疑地施在地里,没过几天,茶籽竟冒出了白芽,嫩得像翡翠。

他把茶田侍弄得比在淮南时还用心,每天天不亮就去拔草,傍晚对着茶苗念叨:“长快点,长快点,让俺们能在这扎下根。”小女儿也跟着他,用小铲子给茶苗松士,嘴里哼着从蒙古妇人那学来的歌谣。大儿子的腿伤好了,跟着李木匠学修农具,偶尔还能帮蒙古兵补补皮甲,换些粮食。

有回萧虎巡查流民屯,特意来看王老汉的茶田。见茶苗长势好,萧虎蹲下身,指尖碰了碰嫩芽:“好茶要三年才成,急不得。”他对王老汉道,“秋收后,我让人来收你的茶,按市价,不少给。”王老汉看着眼前的将军,一身戎装却没架子,忽然想起南岸的官爷,连面都没见过,更别说来看茶田了。

清明前,第一茬春茶终于能采了。王老汉带着两个儿子,挎着竹篓,指尖轻捏嫩芽,动作比在淮南时还轻柔。采了整整三天,才炒出一小罐新茶,碧莹莹的,透着清香。他让狗剩给阿古拉送去,特意用桑皮纸包了,系上红绳——那是淮南人送礼的规矩。

阿古拉正在核对屯田账册,见狗剩递来茶罐,愣了愣。打开纸包,茶香瞬间漫了满帐。“俺爹说,这是北岸的新茶,让大人尝尝。”狗剩的声音比刚来时长了些底气,“俺爹还说,这茶比在南边时甜。”阿古拉捻起一撮茶叶,放进粗瓷碗,冲上热水,茶叶在碗里翻滚,像一群绿色的小鱼。

他呷了一口,确实清甜。抬头时,见狗剩盯着帐外的马,那是匹西域良马,比淮南的驽马壮实。“喜欢马?”阿古拉笑了,“等你长大了,学认字,学骑马,给萧将军当通事,好不好?”狗剩使劲点头,攥着空茶罐跑回屯里,一路喊着:“阿古拉大人说,我能学骑马!”王老汉在茶田听见,直起腰,望着远处的炊烟,嘴角咧开了笑。

盱眙县衙的文书送到庐州时,赵葵正在看淮河冰融的军报。文书上写着:“开春以来,淮南流民渡江北上者已逾两百户,多往萧虎所设流民屯,称其分田免税,生计安稳。”赵葵把文书拍在案上,青瓷茶盏震得作响。

“怎么会这样?”他对参军道,“咱们的粥棚也开了,怎么留不住人?”参军嗫嚅道:“制置使,北边给的是地,是种子,能长粮食;咱们的粥棚,只能管一时……再说,弟兄们盘查得紧,流民都说‘南边像坐牢,北边能种地’。”赵葵的手指在地图上的“流民屯”三字上划过,那里离盱眙不过十里,竟成了萧虎招揽民心的幌子。

他忽然想起萧虎在淮河盟约时说的“守土需先安民”,当时只当是空谈,如今才知,那老狐狸是在用锄头挖南宋的根基。“去查,”赵葵沉声道,“流民屯里有多少汉人,多少蒙古人,萧虎给了他们什么好处,一一报来!”窗外的柳枝抽了新绿,赵葵却觉得心里比寒冬还冷——刀枪能守住边界,却守不住人心。

三日后,临安的诏令传到淮南:“凡淮南流民入境,免三年赋税,分荒地者另给种子钱。”赵葵命人把告示贴满盱眙城墙,还派官差到渡口喊话,承诺“待遇优于北岸”。可渡口岸边,等着北上的流民依旧排着队,大多是拖家带口的农夫,背着农具和种子。

“官爷,南边真给地?”一个流民问,手里攥着从北岸偷偷换来的麦种——那麦种比南宋官仓的饱满。官差拍着胸脯:“自然是真的!朝廷还能骗你们?”流民却摇头:“俺们听说,北边的地已经分了,麦种也下了;南边的告示刚贴,谁知道能不能兑现?”另一个流民接话:“俺表哥上月去了北岸,昨天托人捎信,说茶苗都活了,让俺们也去。”

赵葵站在盱眙城头,看着北岸的炊烟越来越密,心里像塞了团棉花。他知道晚了——萧虎的流民屯已经扎了根,那些分到地、种下种的流民,不会再回头。就像田里的种子,落了土,发了芽,就只会往有养分的地方长。

暮春的淮河涨了水,水面漂着两岸的落花。王老汉站在茶田边,看着狗剩跟着蒙古孩子学骑小马,妻子在屋前晒新收的麦,小女儿追着蝴蝶跑,蝴蝶飞过汉蒙杂居的草屋,落在蒙古妇人种的豌豆花上。

渡口的宋兵换了批新人,不再横枪,只是远远看着。有个年轻兵卒问老兵:“大人,咱们真不拦了?”老兵望着北岸的炊烟:“拦不住了。你看那水,往哪边流,不是咱们说了算的。”水面上,一片茶叶顺流而下,穿过浑浊的交界线,不知该往南,还是往北。

王老汉采了第二茬春茶,这次多炒了些,一半给阿古拉,一半让李木匠捎给南岸的亲戚。他在信里写:“北岸的地不薄,人心也不冷,要是那边难混,就过来吧。”信末,没提宋兵,也没提蒙古人,只画了株茶树,根扎在土里,枝桠伸向天空。

赵葵在庐州收到探子的回报:“流民屯已有汉人四百余户,与蒙古人共修水渠三条,开垦荒地两千亩,萧虎亲往视察,与茶农同食麦饼。”他把回报揉成纸团,扔进火盆。火焰舔舐着纸团,像在吞噬南宋最后的防线——那防线不在淮河,而在千万个王老汉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