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朝贡仪制(1 / 2)

第452章:朝贡仪制(回历670年冬?大都宫城)

大都宫城的瑞雪落在午门琉璃瓦上,萧虎的虎头锦袍拂过汉白玉台阶,腰间鎏金虎符与宫墙磁石基座产生清越共鸣。阙庭之上,七十二根磁石廊柱依次点亮,蒙汉双文的\"天下归心\"灯笼在风雪中摇曳,映得波斯、日本、欧洲等国的旌旄五彩斑斓。

\"大帅,\"耶律楚材的回鹘文朝服内衬绣着磁石暗纹,手中捧着《朝贡仪制》,\"日本遣唐使已过胶州湾,\"他的狼毫划过\"三揖三让\"的朱批,\"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随伊利汗国使团东来,\"又指向磁石显影台上的各国表文,\"最远的使团来自印度洋畔的俱蓝国,附信求购磁石导航仪。\"

萧虎抚过廊柱上的浮雕,刻着张骞通西域与蒙古西征的连贯图景:\"昔汉武帝设酒池肉林,\"他的指尖划过《大元一统志》中\"驿站三千\"的记载,\"咱们的朝会,\"望向广场上排列的磁石炮阵,\"要让万邦见三样东西:通四方的站赤、聚万技的匠作、安天下的律法。\"

赵元的工匠队正在调试阙庭中央的磁石浑天仪,漠北磁矿与波斯琉璃合制的球体缓缓转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星名交相辉映:\"大帅,\"他呈上磁石指南车改良版,车辕刻着蒙汉波斯三文\"万邦同轨\",\"卑职在车心嵌四海磁矿,\"演示磁针随地域变化的偏角,\"无论使者来自何方,\"车盖的虎头纹始终指向大都,\"皆能辨明方位。\"

冬至前三日,第一支使团抵达居庸关。日本遣元使北条时宗的船队载着硫磺、漆器,却在望见关城的虎纹碑时全体肃立——碑首琉璃虎眼折射的光芒,正与他们带来的\"聚铁之碑\"拓片遥相呼应。

\"贵国站赤,\"北条时宗摸着关城磁石铺就的路面,\"五十里一驿站,\"他的和语经翻译略显生硬,\"比我国一里冢便捷百倍。\"目光落在驿站外墙的磁石信标,\"这发光的石头,\"他的袖口露出从泉州匠作寮习得的磁石验真符,\"在日本被奉为'地脉之眼'。\"

紧随其后的波斯使团带来二十峰骆驼,驼鞍嵌着撒马尔罕琉璃,却在大都驿站尝到了磁石镇谷罐储藏的江南稻米:\"大元的磁石,\"波斯商队首领马哈茂德的汉语已十分流利,\"能让沙漠长出水稻,\"他指向驿站内墙的匠作图谱,\"我们在波斯湾仿照磁州窑,\"琉璃罐中装着新制的磁石滤沙器,\"如今幼发拉底河的渔民,\"罐身虎纹与波斯狮纹交织,\"也能用这物件分得淡水。\"

最引人注目的欧洲使团由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率领,带来的玻璃镜在磁石灯烛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却被赵元的磁石望远镜吸引:\"阁下的器物能照见星辰,\"马可?波罗的拉丁语混着蒙古语,\"但我们更想知道,\"他指着广场上的磁石炮,\"为何贵国的石头能让铁弹飞行百丈?\"

萧虎命赵元演示磁石炮的磁矿准星:\"非石头之力,\"他的虎符轻叩炮身的蒙汉铭文,\"是天地之理——磁石分雌雄,\"炮口对准城南虎纹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铁弹借磁力疾射而出,在碑前百步处激起雪雾,\"此乃《武经新要》中的'磁石击炮法'。\"

正旦朝会那日,大都宫城的磁石广场被各国使节的旌旄染成锦绣。三十六国使者按《朝贡仪制》排班:东夷使团居左,持樱花旗与高丽参;西域使团居右,擎狮纹旗与琉璃瓶;欧洲与印度洋使团居后,天鹅旗与珍珠宝饰在磁石灯下流转。

卯初刻,司礼官鸣赞:\"万国来朝,拜大元皇帝!\"各国使节依蒙古礼法行三拜九叩礼,日本使者特加\"东夷揖\"以示区别。耶律楚材捧《大元通制》立于御道,完颜雪率虎卫持磁石斧钺环卫,赵元携匠作监重器候于丹墀。

\"诸邦使节,\"萧虎的虎符轻叩青铜案,案面磁石与各国表文的磁矿封印产生共振,\"大元立国共三十载,\"他的目光扫过日本使团的\"匠作寮\"印信,\"一靠站赤通万邦,\"指向宫外延伸的磁石官道,\"二靠匠作聚千技,\"赵元呈上磁石算盘、琉璃罗盘等物,\"三靠律法安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