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纵横末世》
星核母星被列为“星海保护区”后的半年,残魂的修复工作迎来了首次突破——在星核之心的能量滋养下,废墟的裂缝中长出了第一株嫩绿的“星核草”。这种草能吸收星核能量,根系深入地壳后还能稳定地质结构,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基础。残魂立刻将这一消息传回星穹城,整个星海共同体都为之振奋。
越飞决定亲自带领“生态考察队”前往星核母星,评估修复进度并提供技术支持。考察队成员包括翡翠文明的绿溪、琉璃文明的生命使者、木维的植物学家,以及星海学院生态保护专业的学生,他们携带了大量共生孢子、改良土壤和生态监测设备,准备在星核母星建立“生态试验田”。
当穹宇号再次降落在星核母星时,眼前的景象已与半年前截然不同——浩劫深渊周围的平原上,星核草已形成一片绿色的草地,淡金色的星核能量顺着草叶流淌,与空气中的星核灰烬融合,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能量保护层”,让地表温度下降到了200℃以下。残魂的星核防护舱悬浮在试验田旁,正用星核之心的能量加速植物生长。
“星核草的根系已深入地壳500米,稳定了部分裂缝的地质结构,但要让整个星球恢复生机,还需要更多样的植物和更完善的生态链。”残魂向考察队介绍道,防护舱表面的符文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而且,星球的大气仍以星核灰烬为主,缺乏氧气和水分,无法满足高等生物的生存需求。”
绿溪立刻提出方案:“我们可以培育‘星核共生蕨’——这种植物能吸收星核灰烬,释放氧气,同时它的叶片能凝结空气中的星核水汽,形成液态水。再配合翡翠文明的‘水源净化技术’,就能逐步改善大气环境。”
木维的植物学家则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引入‘固氮藤蔓’,这种藤蔓的根系能将星核土壤中的惰性氮转化为可吸收的氮元素,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加速生态链的构建。”
考察队立刻行动起来,在试验田周围种植星核共生蕨和固氮藤蔓。绿溪用生命能量激活种子,星核共生蕨很快破土而出,叶片在星核能量的滋养下快速展开,开始吸收星核灰烬;固氮藤蔓则顺着地面蔓延,根系深入土壤,释放出淡淡的绿色能量,改造着土壤结构。
琉璃文明的生命使者则搭建了“水源收集装置”,利用星核共生蕨凝结的液态水,通过净化技术转化为可饮用的淡水,储存在特制的容器中。星海学院的学生们则安装生态监测仪,实时记录大气成分、土壤湿度、植物生长速度等数据,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试验田的生态环境显着改善——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从0提升到了5%,地表温度稳定在150℃左右,土壤中出现了微小的微生物,初步形成了简单的生态链。更令人惊喜的是,一只从翡翠星域意外飘来的翡翠虫,在试验田中成功存活并繁殖,成为星核母星上第一种自主生存的动物。
“生态修复的速度远超预期!”越飞看着监测仪上的数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按照这个进度,再过十年,星核母星的大气环境就能达到宜居标准,二十年就能恢复完整的生态系统。”
残魂的语气中满是感激:“这多亏了星海共同体的帮助,若不是你们,星核母星永远只会是一片废墟。我有一个提议——成立‘跨宇宙生态联盟’,整合各文明的生态技术,不仅修复星核母星,还能帮助其他生态受损的宇宙恢复生机,让星海共同体的每一颗星球都充满生机。”
越飞立刻将提议上报跨宇宙仲裁体系,各文明代表一致同意成立跨宇宙生态联盟。联盟的首个行动就是“星海生态修复计划”,明确了三大目标:
1.重点修复:优先修复星核母星、暗物质星域等生态严重受损的区域,建立生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