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昭通还浸在薄雾里,项目部的板房间已经飘起了喧闹的人声。郑丽华抱着个笔记本冲过来时,陈景辰刚把安全帽放进工具箱,她的帆布鞋沾着露水,裤脚还卷着,显然是从工地一路跑回来的:“景辰哥!杨高伟和管季平在门口等你呢,说去超市买烧烤的菜,再晚了怕新鲜的肉都被抢光了!”
陈景辰笑着拍了拍身上的灰:“急啥,超市九点才上新鲜肉串,现在去正好。”他拿起车钥匙晃了晃,“我那车的K歌系统昨天刚升级完,路上正好试试。”
门口的白色SUV旁,杨高伟正踮着脚往超市的方向望,他穿着件印着项目LOGO的橙色工装,手里拎着个巨大的保温箱,箱底还垫着层冰袋:“来了来了!”看见陈景辰,他把保温箱往车后座一塞,发出“哐当”一声,“我妈说山里晚上冷,让我带点热水,等会儿烤玉米的时候能用上。”
管季平从副驾驶探出头,眼镜片上沾着雾水,他推了推眼镜,手里的清单在晨光里泛着白:“我列了个单子,鸡翅、五花肉、茄子、玉米……都是烧烤必吃的,还有郑丽华点名要的昭通小肉串,得买现穿的那种。”
郑丽华扒着后车门跳上来,手里的笔记本被风吹得哗啦啦响:“我补充了点!要带两袋土豆,高山土豆烤着吃最香,还有韭菜和金针菇,得用锡纸包着烤才不焦。”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袋东西往陈景辰手里塞,“这个给你,我妈做的昭通酱,等会儿烤茄子抹点,香得能把山里的鸟都引来。”
袋子里的昭通酱泛着油亮的红,隔着塑料袋都能闻到花椒和辣椒的香。陈景辰捏了捏袋子,心里暖烘烘的——郑丽华的母亲总说“工地上的孩子都不容易”,每次做了好吃的,总会让女儿捎点过来,去年冬天的腊肉,开春的腌菜,都带着股踏实的烟火气。
超市的冷柜区果然刚上了新鲜肉串。杨高伟盯着柜台里的五花肉直咽口水,那肉肥瘦相间,像块精心雕琢的玛瑙:“要这个!切厚点,烤的时候油滋滋的才香。”他转头冲管季平喊,“季平,记得多拿几袋孜然,上次在工地上烧烤,你放的孜然还没盐多。”
管季平推了推眼镜,认真地在清单上打勾:“孜然要微辣的,郑丽华不能吃太辣。”他指着冰柜里的鸡翅,“这个奥尔良味的不错,省得带酱料,直接烤就行。”
郑丽华正蹲在蔬菜区挑土豆,她拿起个圆滚滚的黄皮土豆,在手里掂了掂:“这个好,沉甸甸的,肯定面。”她又往购物车里丢了把韭菜,叶片上还挂着水珠,“景辰哥,你要不要吃点素的?我记得你上次说烤香菇挺好吃的。”
陈景辰刚要说话,就被杨高伟拽到了零食区。他举着包辣条冲陈景辰笑:“这个!等会儿烤完肉吃点,解腻!”货架间的冷风吹得他打了个哆嗦,却把眼里的光吹得更亮,“想想就美,晚上在大山包的草场上,围着烤炉唱歌,吃着肉串看星星,比在工地守夜舒服多了。”
结完账出来时,购物袋已经堆成了小山。杨高伟抱着两大袋肉串往车上跑,保温箱被塞得满满当当,郑丽华拎着蔬菜袋跟在后面,嘴里还念叨着“锡纸没买够,得再去便利店补两卷”,管季平则拿着清单核对,眼镜滑到鼻尖上都没察觉。
车子驶出市区时,雾已经散了,阳光把路面照得像条金色的河。陈景辰从储物格里掏出两个话筒,递一个给郑丽华:“来,试试新系统,点首歌。”
郑丽华眼睛一亮,手指在中控屏上划了半天,最终点了首《小苹果》。前奏一响,她立刻握紧话筒,身体跟着节奏晃起来,帆布鞋在脚垫上打着拍子:“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