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少年奇思,初探玄机(1 / 2)

自从领受祖父张大山“三戏法”课业后,安国公府第三代翘楚张念祖、张开山、张文远便沉浸于近乎痴狂的探索热潮。

青石村皇家格物学院专为他们开辟的实验室,昼夜灯火不熄,宛如一盏永不黯淡的智慧明灯。

西域的上等琥珀、北方搜罗的各色磁石、山间溪流捕获的鲜蛙腿,甚至从西洋商贾手中高价购来的稀有酸液与金属线圈,源源不断送入,实验室化作一座神秘莫测的“格物秘境”。

然而,三人因性情与天赋各异,研究路径悄然分化,各自在未知的迷雾中探寻属于自己的真理。

张念祖继承了父亲张铁牛的沉稳与专注,对“慈石引针”现象情有独钟,执着于追索“力”之本源。

他细心观察那块黝黑的磁石,发现它对铁情有独钟,却对铜、银、金、锡等金属视若顽石,毫无反应。

“怪哉,”他在实验日志中写下,字迹工整而带着疑惑,“慈石之力为何独钟一物,其理何在?”

他进一步实验,发现磁力竟可“传递”。

他用一块强磁石反复摩擦普通铁针,那原本平凡的铁针竟生出微弱磁性,能吸附细小的铁屑。

他尝试用不同形状的铁器,甚至将铁针切割成细条,观察磁力的变化。

“力可传导……”他低语,目光深邃,“莫非慈石内藏一种肉眼不可见的‘气’,自磁石流入铁中,赋予其新生命?”

愈深入钻研,他愈觉磁石背后隐藏着一个与蒸汽之力截然不同的崭新力量领域,浩瀚而深不可测,仿佛一座等待开凿的宝藏之山。

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实验,将多块磁石拼接,观察是否能增强磁力;又用铜盘隔离磁石与铁针,探究“气”是否能穿透物体。

他甚至突发奇想,将磁石置于水中,观察其磁力是否会因水流而改变。

每一次实验,都让他离那神秘的“气”更近一步,却也带来更多疑问。

他在日志中写道:“此‘气’若真存在,是否能如水流般引导?是否能如蒸汽般驱动机械?”

这些问题如星火,在他心中燃起探索的烈焰。

张开山秉承父亲张石头的冒险精神与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对“金铁生气”实验痴迷不已。

那铜片与铁片浸入矾水后产生的微弱“麻”感,以及蛙腿诡异的抽搐,远比任何戏法更令他神魂颠倒。

他每日守在实验台前,反复尝试不同金属组合,甚至不惜弄脏新制的学童服,只为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生气”。

“文远!”他拍着三弟肩膀,脸庞因兴奋而泛红,“祖父的实验,莫非在暗示世间万物的‘生气’可被‘制造’?”

“这不就像炼丹师点石成金,凭空造出生命之力吗?”

他的声音中透着孩子般的雀跃,眼中闪烁着冒险者的光芒。

“荒谬!”张文远推了推琉璃片磨成的平光眼镜,语气严谨如老学究,“祖父言‘引动’,非‘制造’。”

“蛙腿虽死,体内残余生气未散,我们仅以金铁激发之,怎能谓‘无中生有’?此乃自然之理,非玄幻之术!”

“那矾水中的‘麻’感何来?”张开山不服,咧嘴反驳,“矾水可无‘残余生气’!”

“那铜铁相触,生出的‘麻’感,总不会是凭空冒出来的吧?”

张文远一时语塞。

这问题直击实验核心,宛如一柄利刃,刺穿他逻辑的防线。

他皱眉沉思,目光在实验台上游移,试图从那堆铜片、铁片与盛满绿矾油的琉璃瓶中寻找答案。

他隐约感到,这“麻”感背后,藏着一个比蛙腿抽搐更深邃的秘密,或许正是祖父指引他们探寻的“天威”。

与两位兄长专注各自领域不同,张文远并未局限于琥珀的“吸引”之力。

他以格物学院算学司“博士”的严谨思维,设计了一项精妙实验。

他用细丝线悬挂一片极薄金箔,使其在空中自由转动,如一片轻盈的羽毛。

他以丝绸反复摩擦琥珀,带出细微的噼啪声响,再缓缓靠近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