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溯与郑晓龙俱是一怔,显然都没料到会在此处相遇。
眼前这位穿着黑夹克的中年男人,是京圈真正的奠基人之一,与海岩、王朔等人同属元老。
他执掌京城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是业内名副其实的大佬。
就连如今风光无限的“小钢炮”冯小钢,当年也不过是跟在郑晓龙身后、极力奉承的“卑微小冯”,靠着抱紧这条粗腿,又经他引荐结识王朔,才得以步步高升。
郑晓龙更是创作上的标杆——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剧、第一部情景喜剧、第一部引进的境外剧,皆出自他手。
周溯与他自然见过,但早年周溯与京圈互相看不顺眼,并无深交。
郑晓龙也不客气,径直坐下,咧嘴一笑,目光却带着审视:
“周导,贵客啊。”
“郑老师,您好。”
周溯微微颔首,礼节周全,语气不卑不亢:
“新年快乐。”
“别叫老师!”
郑晓龙连连摆手,脸上是混不吝的笑,眼底却带着锐利:“你那部《潜伏》,连我家老领导都天天准点追着看,我哪敢当你老师?”
张国立在旁边呵呵一笑,自然地打着圆场:“小溯,叫郑叔就行。”
周溯心下明了,张国立这是在攒局。
不过他并不反感。烛龙如今虽家大业大,但做事的原则永远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桌上铜锅咕嘟冒着热气,羊肉的鲜香混着麻酱的醇厚弥漫开来。
邓婕早已体贴地将空间留给男人们,自己在厨房张罗配菜。
“小溯啊,这回是你郑叔真有事找你。”张国立夹起一片薄如纸的羊肉,在酱料里一滚。
“郑叔您有什么指点?”
周溯姿态放得端正,对这位有真本事的前辈,他向来尊重。
90年代一部《渴望》,创下90.78%的收视神话,堪称万人空巷,甚至被官方认定有效降低了犯罪率。
后来的《京城人在纽约》给“外国的月亮圆”论调泼了冷水,《金婚》更是开创了现实婚姻题材的先河。
郑晓龙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指点不敢当。”
郑晓龙抿了口茅台,咂摸了下滋味,切入正题:“我听说,《甄嬛传》的小说版权在你手上?有没有兴趣把它做成电视剧?”
周溯瞬间了然。
他囤积这个版权已久,却迟迟未动,正是因其背景模糊,若按原着拍,缺乏文化认同感;若拍成清宫戏,他自己心里又膈应。
但不可否认,《甄嬛传》是个S级项目。
若由郑晓龙操刀,国内恐怕没人敢说能比他做得更好。
思忖片刻,周溯点头:“如果郑叔您想做,我肯定没意见……”
三人边吃边聊,话题渐深。
如今的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虽余威尚存,却早已不复当年创造收视奇迹、引领风潮的鼎盛。
随着各类娱乐公司崛起,所谓的“京圈”名头虽响,影响力实则大不如前。
换作以前,不混圈子、不低头当狗,难有出头之日。
但现在,像宁皓这样,凭一部作品一夜成名,游离于各大圈子之外,照样能登顶。
周溯能听出郑晓龙话语间未凉的热血,那份带着艺术中心再度伟大的理想与抱负。
他安静地听着,心中却如同听童话故事一样。
现在,早已不是圈子的时代了。
这是资本的时代。
而恰巧,他周溯,正是这个新时代里,手握最多筹码的那位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