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1 / 2)

第二天,光线传媒动用全部渠道,将周溯的专访内容铺天盖地地推向全网。

无论是圈内人还是普通网友,看完内容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已不是对话,而是宣战。

专访中,周溯言辞如刀,没有丝毫迂回:

“文化自信,本应是文艺工作者的脊梁。

可悲的是,有些人嘴上喊着自信,后脑勺那根无形的辫子却从未剪掉。

他们打着‘保护’的旗号,行的却是固步自封、阻碍行业进步之实!”

他随后甩出一系列扎实数据,将烛龙影业通过国际合作为国内创造的就业机会、技术引进乃至文化出海的实际成果,一桩桩一件件摊开在阳光下。

用实打实的业绩,彻底碾碎了所谓“文化汉奸”的污名。

而最引爆全场的,是专访结尾的亮剑时刻。

当被问及对现有行业协会的看法时,周溯冷笑一声,直言不讳:

“电影协会?作家协会?在我看来,不少不过是给一群年轻时创作乏力、年老后便以资历自居的‘活僵尸’们提供养老福利的地方。”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抛下那句诛心之论:

“总有人说世风日下,是老人变坏了。但我今天要说句实话: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当年那批坏人,他们变老了!”

此言一出,互联网仿佛静止了几秒,随即舆论海啸轰然爆发。

支持者热血沸腾,拍案叫绝:“周导骂得好!撕开他们的遮羞布!”

“早就该有人站出来说这些大实话了!”

反对者气急败坏,试图反击,但其声音瞬间被汹涌的民意浪潮所吞没。

圈内更是暗流涌动。协会里那些被戳中痛处的“老前辈”们看到专访,气得血压飙升,浑身发抖,却惊恐地发现根本无力反驳——周溯字字犀利,句句都戳在行业的痼疾上,说的全是大家心照不宣却无人敢捅破的真相。

王长田看着流量数据爆炸式增长,咂了咂嘴,对身边人感叹:“周老弟这不是在辩论,他这是直接掀了牌桌啊。”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周溯,却异常平静。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与其忍受蛀虫们无休止的嗡鸣,不如一把烈火,连窝端掉,为真正做事的人清出一条路来。

周溯那篇刀刀见血的专访一出,最手足无措的,反而不是被直接点名的协会老家伙,而是那群常年上蹿下跳的“香蕉人”。

按他们一贯的逻辑,谁敢提“华夏文化自信”,他们必定要扑上去狂吠一番——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华夏只配低头代工,文化自信是欧美主子才配享有的特权,你怎敢僭越?

可这次,情况彻底变了味。

周溯一边高举文化自信的大旗,另一边却和他们奉若神明的好莱坞大导演诺兰联手合作。

这下可把这帮人逼进了死胡同:骂周溯“盲目自大”吧,等于间接抽了诺兰的耳光;可要是替周溯说话,又彻底违背了他们跪舔洋主的本性。

“香蕉人”阵营内部当场分裂,吵得不可开交。

这分明是左右开弓扇自己脸,我们到底该站哪边?!

就在路太郎及其背后的守旧势力摩拳擦掌,准备组织更大规模反扑之时,一篇重磅评论犹如定海神针,在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日报上赫然刊发。

标题旗帜鲜明——《开放包容方为自信,交流互鉴才是正途》。

全文未提具体人名,但立场清晰无比: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开放胸襟与务实合作,主动吸纳世界优秀成果方能壮大自身。

那种固步自封、滥用“大帽”打压创新的行径,才是真正的不自信与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