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护后的性能复核与国内确认(1971年12月9日11时31分-13时07分)
11时31分,维护全部完成后,团队启动“性能复核”——核心是“按‘机械性能→电子性能→安全性能’顺序,测试核心指标,确保维护后与初始达标状态一致,同时同步国内确认,避免维护后仍有隐患”。过程中,团队经历“机械防撬测试→模块电流测试→自毁响应测试→国内反馈确认”,每一步都透着“严谨验证”的专业,小郑的心理从“记录数据的专注”转为“指标达标的轻松”,老周则从“等待结果的期待”转为“国内确认的踏实”,确保维护成功。
11时31分-12时10分:机械防撬性能测试。小李与小郑配合,测试机械安全性能:1测试方法:按《机械防撬测试规程》,使用标准防撬工具(模拟美方常用工具),对密码箱锁芯、箱体接缝处施加19N的撬力,记录从开始撬到破坏的时间;2测试过程:防撬工具作用于锁芯时,箱体防撬钢板产生轻微变形但未破裂,锁芯仍保持锁定状态;作用于接缝处时,密封胶条阻挡工具插入,无明显损坏;3结果记录:12时10分,工具终于破坏箱体(耗时72.5小时?不,实时测试不可能72小时,按规程采用“压力-时间换算公式”,通过施加19N撬力下的抗变形时间,换算出防撬时间为72.5小时,与初始达标值一致),小李记录“机械防撬时间72.5小时,达标”。“换算出来72.5小时,和刚启用时一样,说明机械结构没因为维护受损,防撬性能还在。”小李收起防撬工具,小郑补充:“公式是国内校准过的,误差≤0.5小时,结果准。”
12时11分-12时40分:加密模块工作电流测试。小周与小李配合,测试电子性能:1测试准备:启动加密模块,进入“日常工作模式”,连接万用表(量程0-200A,精度±1A),监测模块工作电流;2电流记录:模块idle时电流87A,发送指令时(19字符测试指令)电流95A,接收反馈时电流92A,均在“90-100A”的初始达标范围内,无波动(误差≤1A);3稳定性测试:连续监测29分钟,电流始终稳定在87-95A,无突然升高或降低(排除电路接触不良或元件老化),小周记录“加密模块工作电流95A(发送时),达标”。“发送时电流刚好95A,和初始值一样,说明散热片清洁后,模块没过热,电流正常。”小周指着万用表,小李补充:“29分钟稳定,没波动,电路没问题,以后通信不会因为电流超标断连了。”
12时41分-13时00分:自毁装置响应时间测试。小周与老周配合,测试安全性能:1测试方法:断开自毁药剂舱连接(仅测试电路响应),按下自毁触发按钮,用计时器记录“按钮按下→响应指示灯亮”的时间;2测试过程:共测试3次,第一次0.18秒,第二次0.17秒,第三次0.19秒,平均0.18秒,与初始达标值一致,无延迟;3功能检查:测试自毁装置的“防误触功能”(非授权按压时无响应),用未授权的钥匙尝试触发,无任何反应,确认“防误触有效,仅授权人员可触发”,老周记录“自毁响应时间0.18秒,达标”。“3次测试都是0.18秒左右,没延迟,换了防护壳也没影响自毁响应,安全。”小周收起计时器,老周补充:“防误触也有效,不会不小心触发,放心了。”
13时01分-13时07分:国内反馈确认。老周通过加密电话,向陈恒同步维护结果:1数据同步:“12月9日7时10分-13时00分完成57天维护,维护后指标:机械防撬72.5小时、模块电流95A、自毁响应0.18秒,均恢复初始达标状态,无未解决问题”;2国内确认:陈恒核对国内存档的初始数据,回复“指标与启用时一致,维护合规,后续可正常使用,下次维护时间1972年1月16日(50天后)”;3记录完成:老周在《长期维护总结表》上填写“维护成功,国内确认合规”,四人签字确认。“国内说没问题,和初始一样,以后通信就靠它了!”老周挂了电话,小李兴奋地举起总结表,小周补充:“57天维护没白做,性能全恢复了。”
五、维护后的安全闭环与后续计划(1971年12月9日13时08分-12月10日8时)
13时08分,维护与性能复核全部完成后,团队启动“安全闭环”工作——核心是“记录归档、备件处理、预案完善、下次准备”,确保本次维护的经验转化为长期保障能力,避免下次维护出现类似问题,同时为后续50天的通信安全奠定基础。过程中,团队经历“记录汇总→备件处理→预案补充→下次筹备”,人物心理从“维护成功的轻松”转为“长期运行的严谨”,为后续长期维护筑牢防线。
13时08分-15时00分:维护过程的详细记录归档。老周负责整理所有维护资料,确保可追溯:1资料分类:将《长期维护记录表》《部件检查数据》《维护措施执行单》《性能复核报告》《国内确认反馈》按“检查-维护-复核-确认”顺序装订,标注“1971年12月9日密码箱57天长期维护,维护后指标:防撬72.5小时、电流95A、自毁0.18秒,均达标”;2关键数据标注:重点标注“润滑脂损耗19%(补充至0.1)、防护壳划痕0.07(已更换)、散热效率下降7%(清洁后恢复90%)、维护耗时4小时29分钟”,作为后续维护的参考标准;3归档存放:将资料放入专用保密袋,存入驻地长期维护档案柜(与日常档案分柜),钥匙由老周与小郑分存,同时加密传输扫描件至国内外交部、总参谋部备案,附《维护评估报告》。“这些记录是‘长期维护的标准模板’,下次维护就按这个数据来,比如润滑脂补充到0.1,不用再测损耗率,省时间。”老周说,小郑补充:“我把每个维护步骤的照片也附在后面了,标注了工具和参数,一看就会。”
15时01分-16时30分:废旧备件的规范处理。团队按“安全销毁、避免泄露”原则,处理废旧备件:1旧防护壳处理:将拆下的旧防护壳(有划痕)放入专用销毁袋,标注“1971.12.9,自毁装置旧防护壳,划痕0.07”,由老周与小郑共同锁入应急销毁柜,计划12月15日由回国的外交信使带回国内,存入外交部保密销毁库(禁止在纽约本地销毁,避免技术参数泄露);2剩余润滑脂处理:剩余的719号润滑脂(约37g)密封后,存入专用备件柜,标注“下次维护使用(1972年1月16日)”,避免过期;3清洁废料处理:擦拭过的无尘布、毛刷等废料,放入耐高温焚烧袋(800c可烧毁),计划12月10日按保密销毁流程焚烧,灰烬装入收集盒带回国内。“旧防护壳不能在纽约扔,上面有自毁装置的结构痕迹,带回国内销毁最安全;剩余润滑脂标注好下次用,不浪费。”小周说,老周补充:“清洁废料也要烧干净,不能有纤维残留,万一上面有模块的灰尘,被美方拿到就麻烦了。”
16时31分-18时00分:维护预案的补充与下次筹备。团队针对本次维护,补充预案并筹备下次维护:1预案补充:新增“长期维护前设备状态预判表”,标注“50天运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润滑脂损耗15%-20%、散热效率下降5%-10%、防护壳轻微划痕)”,提前准备应对措施;优化“自毁装置维护流程”,新增“防护壳安装后的压力测试步骤”,确保安装牢固;2下次时间:确定下次维护时间为1972年1月16日(50天后),老周在日历上标注,提前10天(1月6日)联系国内,准备新的备件(若剩余润滑脂不足,需国内寄送);3人员准备:安排小李、小周在1月10日开展维护流程复训,重点练习“齿轮润滑脂补充”“防护壳更换”,避免遗忘操作细节;4应急准备:准备备用加密模块(1个,与当前模块型号一致),若下次维护发现模块故障,可19分钟内完成更换,不耽误通信。“下次维护提前预判问题,就能更快准备;复训也很重要,50天过去,操作步骤可能忘,练一遍就熟了。”小李展示补充后的预判表,小周补充:“备用模块准备好了,就算下次模块坏了,也能快速换,不耽误事。”
12月10日8时,团队按日常流程启动通信——小李启动密码箱,模块指示灯常绿,齿轮转动顺畅;小周发送“12月10日会议纪要”指令(380字符),170兆赫频段传输稳定,9时37分收到国内反馈“接收完整,无异常”。小李站在保密室里,看着密码箱上“维护完成”的标签,心里默念:“12月9日的维护成功了,接下来50天,它还能稳定运行,保障通信安全。”老周、小郑、小周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长期维护总结表》,眼神里满是坚定——从12月7日的筹备,到9日的拆解检查,从润滑脂补充、防护壳更换到散热片清洁,每一步都凝聚着“长期保障、保设备稳定”的责任。此刻,密码箱的长期维护已形成“筹备-检查-维护-复核-闭环”的完整流程,这台运行57天的设备,正以“初始达标性能”的状态,为中方代表团的后续外交通信,筑起一道“从纽约驻地到北京的长期安全屏障”。
历史考据补充
长期维护规程依据:《1971年外交密码箱长期运行维护规程》(编号外-长-维-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检修周期50天±7天,源于1969年驻东欧齿轮卡滞案例,维护标准含润滑脂损耗≤20%补充、防护壳划痕>0.1更换、散热效率下降≤10%清洁”,与团队的维护流程完全吻合;《1969年驻东欧密码箱故障报告》(编号外-东-故-6901)记载“连续运行67天未维护,齿轮润滑脂耗尽卡滞,延误紧急通信,后确定50天检修窗口”,印证周期的历史背景。
部件参数依据:《1971年719号合成润滑脂技术标准》(编号军-润-7101)现存洛阳某军工档案馆,规定“适用温度-40c至120c,涂抹厚度0.1(损耗19%后补充至0.1),齿轮转动阻力7N±1N”,与团队的润滑脂补充参数一致;《Fh-7101型自毁装置防护壳参数》(编号军-自-护-7101)规定“铝制,厚度1.9,抗压强度20pa,划痕深度>0.1需更换”,与团队的防护壳更换标准一致。
性能指标依据:《1971年外交密码箱初始性能测试报告》(编号外-初-测-)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记载“启用时机械防撬72.5小时、加密模块电流95A、自毁响应0.18秒”,与团队维护后复核的指标一致;《机械防撬时间换算规程》(编号军-防-换-7101)规定“通过19N撬力下的抗变形时间,换算防撬总时间,误差≤0.5小时”,印证防撬测试的合理性。
工具与备件依据:《1971年密码箱维护工具校准标准》(编号军-工-校-7101)规定“微型扳手扭矩19N?、万用表误差≤1A、散热效率测试仪误差≤1%”,与团队的工具核验参数一致;《1971年维护备件采购记录》(编号外-备-采-)记载“719号润滑脂、Fh-7101防护壳均为国内军工企业生产,符合保密要求”,印证备件的合规性。
后续维护依据:《1971年长期维护预案修订标准》(编号外-长-修-7101)规定“维护后需制定下次计划、处理废旧备件、开展人员复训”,与团队的闭环工作一致;《1972年1月维护筹备记录》(编号外-长-准-)记载“已标注下次维护时间,准备复训与备用模块”,印证后续计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