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医教同辉济寒门,残踪扰学撼初心(2 / 2)

可就在这时,村里突然传来喊声:“别信他们!这些学生是骗子!学了几天就敢给人治病,治坏了咋办?”是之前散布谣言的李二,他被残踪气影响,又来捣乱。牧民们顿时犹豫起来,有的甚至想走。

“李二叔,”阿尘鼓起勇气上前,“巴图奶奶咳嗽了半个月,您看她喝了我给的麻黄煮梨,现在是不是不怎么咳了?”众人望向巴图,她果然不咳嗽了,还说:“舒服多了!刚才还喘,现在能好好说话了!”阿草也说:“我们要是骗子,会免费给你们药,免费教你们认草药吗?我们是医教点的学生,学的是能救命的真本事,不是骗人的!”

李二却仍不依不饶:“谁知道这药有没有副作用?过几天要是更严重了,找谁去?”就在这时,阿机赶着骆驼队赶来,带来了汴京的大夫:“李二,我是汴京惠民医馆的大夫,这些学生学的医理,都是我们教的,要是治坏了,我负责!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给巴图奶奶诊脉,看看她的病是不是真好了。”

大夫给巴图诊脉后,笑着说:“脉率平稳,肺气得宣,这麻黄用得对,方法也对,再喝两天,就能彻底好。这些学生,学得不错!”牧民们这才放下心,纷纷围上来,让学生们看病、教认草药。李二见没人信他,又被阿机用辨戾仪测出身上有残踪气,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午时末,义诊结束,学生们帮月牙村的牧民认了十几种草药,教了五种常见病的治法。阿尘望着牧民们感激的眼神,激动地说:“阿草老师,我以前觉得,沙岭的孩子学了医也没用,现在才知道,我们能帮这么多人!以后我要更努力学,成为沙岭最好的大夫!”

阿草笑着点头:“这就是残踪气最怕的——让你们明白自己的价值,让你们有信心坚持下去。他们能散布谣言,能制造幻象,却不能阻止你们用实践证明自己,不能阻止你们守护家乡。这就是医学教育公平的意义,不是让你们‘走出沙岭’,是让你们‘留在沙岭,点亮沙岭’。”

四、未时桃李芬芳传医脉:寒门医者守家乡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漠北沙岭医教点的第一届毕业生,穿着崭新的布衣(助学馆捐赠的“出师服”),站在医教点的“出师碑”前,准备奔赴各自的家乡——阿尘回沙岭村,阿土去月牙村,阿云去更远的“黑石山”,每个毕业生都带着墨家的便携教具、道家的医书,还有“守护家乡”的誓言。

“阿尘,这是墨家‘折叠脉诊仪’,你带去沙岭村,给老人孩子测脉方便;这是道家的‘治沙润肺方’,沙岭风沙大,用得上,”阿草递过“出师包”,眼中满是不舍,“记住,‘医道无捷径,唯在“仁”字’,无论遇到多难的病,都要耐心,都要尽力,不要忘了我们教你的‘治未病’理念,多教村民预防,少让他们受苦。”

阿尘接过包,深深鞠躬:“阿草老师,我不会忘!我会把沙岭村的医教点办起来,教更多沙岭的孩子学医,像您教我一样,把医道传下去!”其他毕业生也纷纷表态:“我们会在村里办‘小医教点’!”“我们会免费给村民看病!”“我们会守护好家乡的每一个人!”

未时三刻,毕业生们骑着骆驼,分头出发。阿尘回到沙岭村时,村民们都来迎接,他的娘坐在轮椅上,眼里含着泪:“尘儿,你终于成大夫了!以后娘再也不用怕你没人管了!”阿尘跪在娘面前,给她诊脉:“娘,您的腿是风湿,我教您‘艾叶泡脚’的方法,再给您扎针,慢慢就会好的。以后村里有人病了,我都能治,您再也不用求别人了!”

沙岭村的“小医教点”很快办了起来,就在阿尘家的土坯房里,墙上挂着墨家的经络模型,桌上摆着简易辨药盒,每天都有孩子来听课——阿尘像当年的阿草一样,免费教他们学医,用墨家的活字印刷机印教材,用道家的医理教他们“治未病”。

未时四刻,汴京助学馆的阿水,也毕业了,回到江南水乡。他在水乡办了“水上医教点”——用小船当医馆,带着便携教具,给沿岸的村民看病、教医理。水乡湿气重,他教村民“薏米粥”“茯苓茶”,还改良了墨家的“祛湿仪”(适合船上使用),治好的村民越来越多,水乡的人都叫他“水大夫”。

阿木收到各地毕业生的书信,信里写着家乡的变化:“沙岭村现在没人因咳嗽硬扛了”“水乡的孩子都来学医,认识很多草药”“黑石山的牧民学会了自己治关节痛”……阿木捧着书信,眼中满是欣慰:“灵枢祖师,您看到了吗?您当年‘医教无类’的梦想,正在实现!寒门子弟,也能成为守护苍生的医者!”

可就在这时,阿算突然收到一封急信,是阿尘写的:“师父,沙岭村的小医教点,教材又被残踪气污染了,还出现了‘学医治不好病,反而会招灾’的谣言,有的孩子不敢来上课了……”阿木脸色一变:“残踪气还没放弃!他们怕这些寒门医者把医道传下去,怕更多偏远地区有了自己的医者,断了他们‘无医可依’的阴谋!”

未时末,阿木决定亲自去漠北,帮助阿尘解决问题。出发前,他取出灵枢当年的《医教笔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是灵枢的手迹:“医教之路,虽千万人吾往矣。纵有邪祟干扰,纵有千难万险,只要有一人愿学,有一人愿教,医道就不会断。”阿木握紧笔记,心中清楚:医学教育公平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有这些坚守的寒门医者,有这份“薪火相传”的决心,就永远不会走不通。

五、申时邪祟设局藏新险:心防陷阱撼初心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漠北沙岭村的小医教点,阿尘正带着孩子们修复被残踪气污染的教材,阿木突然赶到。“师父!您怎么来了?”阿尘又惊又喜。“我来看看你们,也来帮你们应对残踪气,”阿木望着孩子们,“这次的谣言和污染,不简单,残踪气想攻击的,不是教材,是孩子们的‘心’——让他们觉得‘学了也没用,还会招灾’,从心里放弃学医。”

申时三刻,阿木带着阿尘,去拜访村里最有威望的老族长。老族长正愁眉苦脸:“阿木先生,不是我们不信医教点,是最近村里总出事——牛丢了,羊病了,有人说是因为孩子们学医,招来了‘灾祸’……”阿木取出辨戾仪,在族长家的帐篷里一测,仪盘瞬间泛红:“族长,不是学医招灾,是残踪气在搞鬼!它制造‘灾祸’,再嫁祸给医教点,让大家怕学医,放弃医教点!”

阿木带着族长,找到“丢牛”的牧民家,用圣火草在牛圈周围撒了一圈,竟从草堆里找出了被残踪气迷惑的牛——牛根本没丢,只是躲在草堆里睡着了!“您看,”阿木说,“残踪气用幻象让大家以为牛丢了、羊病了,其实都是假的!它就是想让大家恨医教点,让孩子们不敢学医!”

族长恍然大悟,立刻召集村民,揭穿了残踪气的阴谋。孩子们又敢来医教点上课了,阿尘也松了口气。可阿木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发现,残踪气这次的破坏,比之前更隐蔽,它不再只是破坏教材、散布谣言,而是开始攻击“人心”,利用贫困生的“自卑”“不自信”,让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学好医,是不是真的能守护家乡”。

申时四刻,阿木在沙岭医教点的课桌上,发现了一张纸条,是残踪气留下的:“阿木,你以为让寒门子弟学医,就能实现‘教育公平’?太天真了!他们天生‘卑贱’,就算学了医,也成不了气候,迟早会放弃!我会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不行’的阴影里,让你的医教公平,永远只是个笑话!”

“卑鄙!”阿木握紧拳头,“他们想用‘心防陷阱’,毁掉这些孩子的初心!这比破坏教材、散布谣言更恶毒,因为教材能修,谣言能破,可‘心’要是被伤了,就难再恢复了!”

申时末,阿木召集沙岭村的寒门医者和学生,给他们讲灵枢的故事:“灵枢祖师当年是穷书生,有人说他‘出身低贱,学不了医’,可他偏不放弃,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名医,还帮助了很多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你们和他一样,出身不代表什么,只要你们不放弃自己,不怀疑自己,就一定能成为好大夫,一定能守护好家乡!”

孩子们听得热泪盈眶,阿尘站起来说:“师父,我们不怕!残踪气想让我们放弃,我们偏不!我们要学好医,治好更多人,让它看看,寒门子弟,也能有大作为!”

可阿木望着夕阳下的沙岭,心中却有一丝担忧——残踪气能在沙岭设下“心防陷阱”,就还能在其他医教点设下更隐蔽的陷阱;这次是靠灵枢的故事激励孩子们,下次若遇到更难的“心防”,比如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学的医理没用,救不了人”,又该如何应对?

夕阳西下,沙岭的风沙又起,医教点的教灯再次亮起,光芒虽弱,却坚定。阿木握着灵枢的《医教笔记》,心中充满了疑问:残踪气的“心防陷阱”,还会针对哪些寒门医者?下一个医教点,又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医学教育公平的路,何时才能真正“无险可阻,无祟可扰”?一切,都在这深时的漠北风沙中,等待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