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汉室宗亲,自然心向大汉。但吾更希望大汉繁荣昌盛,传世万年。
“在座之人皆已知我非成公子驱逐出青州,而成公子派出的收复大汉故土的先锋。
“可董卓入京后,却祸乱京都。如果不是成公子率护民军入京,大汉将会陷入何等境地?
“大家是否还记得张举、张纯反叛之时说了什么?他们说我大汉‘气数已尽’。
“大家想想看,如果不是成公子和护民军,哪里会有董卓的十万兵马烟消云散?哪里会有围京都、救陛下、逐吕布、诛董贼?哪里又会有大汉北方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如果再深想一下,如果没有成公子,而是由袁绍、袁术、王匡、张邈、乔瑁、袁遗、曹操、孙坚等众多豪强组成联军打到了京都城下,董卓会如何?
“董卓必然会挟持陛下退入关中,并死守函谷关。
“董卓退入关中后,那些豪强眼见一时之间无法攻克函谷关,又会如何?”
说到这儿,刘备没给答案,而是等待众人思考可能出现的情景。
别人都在想,反倒是苏则最先想清楚可能发生什么。
“玄德公是说,众多豪强必然会各保其身,各自为政,甚至是割据一方?”
苏固却沉重地点了点头。“以老夫的判断,不会有人真心攻函谷、伐董卓,而是各路诸侯并起,各自扩大自身势力,各自割据一方。”
大家都同意苏固、苏则叔侄俩的判断。
在先帝时期,朝廷便已经无法掌控各州郡了。
先帝崩殂,董卓挟持了小皇帝,又有几人真正忠诚于大汉皇室,真正愿意不顾身家性命,去救出小皇帝呢?
既然张举、张纯说“大汉气数已尽”,而且还有更早的黄巾叛乱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徐州起兵之时,便有曹操割据江东、孙策割据江南、刘焉割据益州……你说各路诸侯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看到大家都同意苏固、苏则叔侄俩的判断,刘备继续说道:
“是谁扶大厦将倾?又是谁让大汉北方不仅稳定了下来,还越来越富足?当然是成公子。
“成公子如事先便知后面要发生的所有事情一般。
“自青州奉旨出兵起,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复了张举、张纯、乌桓的叛乱,又悄然派征西军团经黄土高原潜入凉州,抄了王国、韩遂羌胡叛军的后路,再以乌桓军团灭了董卓在京都之外的牛辅、李傕、张济、郭汜、樊稠的数万兵马,逼降了马腾。
“之后,又巧取函谷,围困京都,暗救陛下,驱逐吕布,生擒董卓。
“再然后便是极为快速地控制京、雍、凉、兖、豫五州,一个月内平定徐州,又一个月平定南阳、汝南……”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抬眼望向高处,似乎在回忆公历390年到公历392年的铁血岁月。
在座完全参与了护民军行动之人,只有两位,一是鲍信,二是器械军军长卫信。
这卫信可是大将军卫青的后人。
只是卫青死前,叮嘱自家后人,从此不再为官,从此隐于乡间低调做人。
所以,卫青死后,无论是前汉,还是后汉,哪怕是王莽篡权、赤眉绿林并起之乱世,都再没看到卫氏族人的身影。
当然,这与前汉最大的冤狱“巫蛊之祸”有关。
卫青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卫子夫的下场,看到了太子刘据的下场,他才如此叮嘱卫氏族人。
之后,卫氏族人又看到了霍氏族人的下场,更是不敢出来为将为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