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人问,为何不一把火把已经收割的和未收割的,全给烧了呢?
呵呵,如此确实断绝了马超的粮草,但黑夜之间,到处火光冲天,不是在给马超报信吗?
马超有五千羌骑,那些青壮跑得再快,恐怕也跑不过四条腿的羌骑吧?
要知道,从南郑到西城,可是有五百里之遥。
马超的羌骑如果真的追上来,那些背着稻谷的青壮,绝对跑不到西城,就会被追上。
尽管沿途有护民军的掩护,防止马超追杀百姓,可毕竟护民军的人数太少,而南郑至西城关,一路上都是一马平川,方便羌骑从各个方向迂回、打击。
为了百姓的安危,田里未收割的稻谷,只能留给马超了。
只是苏固、苏则不知道的是,马超为了找苏固问个明白,竟然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去了阳安关,压根没想到派出羌骑追杀百姓。
同样,正是因为留下了这些田里尚未收割的稻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把追杀百姓之事,完全忘到了脑后。
等马超、张修到达南郑想起这回事,派出羌骑向西城关方向追击时,已经过去了两天三夜,百姓已经跑出了二百余里。
马超派出追杀百姓的羌骑,在半道上,还被陈起率领的护民军给伏击了,损失了四百多骑,被迫撤了回来。
三日后,四处打探的斥候回来。
阳安关守军打出的是“张”字旗,守军数量不详;
西城关守军打出的是“陈”字旗,守军数量同样不详。
不过,东迁的百姓只是在西城关外稍作休整,便绕关而过,继续往东去了。
同时,派出追击百姓的羌骑也回来了。
他们被伏击,损失了近五百骑,不敢再向前追,只能退回。
马超向张修问计,
张修便给马超详细地介绍了汉中的地形地势。
张修告诉马超,哪怕把百姓追回来,对安汉军的脱困也毫无用处。
现在三军合并,统一称为“安汉军”了。
确实,追回百姓,便有人为安汉军耕种,可汉中仍然还是一个死地。
十死无生之地。
要想冲出汉中死地,张修给了马超上中下三策:
上策:攻破阳安关,然后以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葭萌关和剑门隘道,长驱直入,进入蜀中平原,然后攻占成都,可快速掌控益州全境。
中策:拼死攻破张飞营寨,进入巴郡,趁巴郡当前尚无刺史之机,夺取水陆交通枢纽江州。
只要控制巴郡和江州,便可进可退。
进可沿东大路攻向蜀中平原,或打造水军,沿江攻入犍为郡。退可坚守东大路入山之要隘,并利用武陵蛮道或綦江道,与江南取得联系,甚至可以乘船顺流而下,虽要经三峡之险,却可以快速抵达江南。
如果能与江南结成同盟,引江南兵马入巴郡,则是上上之策。
下策:攻破西城关,然后再取上庸关,然后由上庸道入荆襄,过大江投奔江南孙策。
张修还把刘焉病重不能理事,当前是刘备主益州的事情告诉了马超。
还告诉马超,如果马超的行动不快,无论是成都方向,还是雍州方向,甚至是南阳方向,都可能派来更多的援兵。
那时,安汉军十万兵马,就真的会被困于汉中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