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艰难的抉择(2 / 2)

染墨静静地看着这位情绪失控、几乎是在哀告的皇帝,心中冰冷一片。他知道,这并非悔悟,而是被逼到绝境后的恐惧与无奈。他微微躬身:“陛下之言,外臣必定带到。”

同日,何府密室。

陈忠和与岳雷对坐无言,室内气氛沉闷。他们都已知晓染墨抵达汴梁的消息,心中激荡,却无法现身相见。

何栗独自一人坐在外间书房,灯下枯坐,面色沉郁。指尖一份关于荆湖剿匪军饷再次被户部以“库银不足”为由驳回的公文,仿佛有千钧之重。

染墨的到来,如同在死水中投下巨石,也在他心中掀起狂澜。他深知,陈太初并未真正放弃中原,这封信,这番交涉,是一次试探,更是一次……最后的机会。

他何尝不想立刻将陈忠和安然无恙的消息告诉染墨,让远在海外的秦王安心,甚至……借此东风,彻底扳倒秦桧,推行新政?这个念头如同毒蛇,诱惑着他。

但他最终,强行压下了这股冲动。

为什么?

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朝堂的党争,更是整个帝国千疮百孔、危如累卵的现实!荆湖的白莲教、西北的军心浮动、东北的防务空虚、全国各地的流民与财政崩溃……这一切,绝非简单地换一个宰相、甚至换一个皇帝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

陈太初的海外力量固然强大,但若强行介入,只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内战,届时外敌环伺(西夏、西辽、女真残部、乃至新兴的蒙古),大宋顷刻间便有亡国之祸!

秦王此刻派人送来“君主立宪”的方案,与其说是通牒,不如说……是在绝望中尝试给出的一条或许能挽救国运的出路。但这条路,需要时间,需要契机,更需要……汴梁城内这位皇帝最终的选择。

此刻若暴露陈忠和未死的真相,固然能狠狠打击秦桧,却也可能彻底激怒赵桓,使其彻底倒向保守派,甚至不惜鱼死网破,彻底关闭谈判的大门。更可能让海外与中原提前走向对立,一切再无转圜余地。

“王爷……”何栗望着跳动的烛火,心中默念,“您……还在给这朝廷,给这天下……最后一次机会吗?”

“下官……明白了。”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变得无比坚定与……隐忍。

为了这个或许存在的、能避免全面崩坏的最后机会,他必须忍住!

必须继续扮演好这个孤臣的角色!

必须守住这个秘密!

直到……那最终的时刻来临。

哪怕背负所有的误解与风险。

这,或许就是他何栗,能为这个国家,所做的…最后的、最艰难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