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陈忠和(2 / 2)

那是一个在当下时代看来近乎“不切实际”的梦想:天下为公,君臣共治,以法治国,民富国强。它打破千年帝制家天下的窠臼,直指“君权无限”的痼疾。这理想,在当时看来是如此惊世骇俗,甚至大逆不道,却对自己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它仿佛一道撕裂沉沉夜幕的闪电,照亮了儒家经典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遥远而辉煌的彼岸。孔圣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在父亲的蓝图中,似乎有了实现的路径。

父亲再次远航探索后,自己按部就班进入太学,参加科举,高中第四名进士及第。随后仕途一帆风顺,很快晋升为太子舍人,成为东宫近臣。外人皆言,这是官家对秦王的补偿与笼络。自己心中亦明镜一般。然而父亲对此却毫不在意,一次远航归来的春节家宴上,他屏退左右,单独对自己说:“官位高低,虚名而已。关键在于,你坐在那个位置上,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这天下苍生做多少实事。若觉官场倾轧,身心疲惫,不必强撑。为父的船队,随时可接你出海,天高地阔,任你翱翔。”

那一刻,望着父亲鬓角初生的华发与眼中毫不作伪的关切,自己心中暖流涌动,却坚定地摇头:“父亲,孩儿明白。然,实现您的理想,最近的路,或许就在这汴梁城,在这朝堂之上。海外虽好,可安逸享乐,然儿子若离去,何人能在此替父亲稳住局面,稍稍弥合您与官家之间的裂痕?父亲能在外安心施行大志,孩儿在京城,方能稍安官家之心。这是儿子…力所能及之事。”

父亲闻言,沉默良久,抬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眼中满是复杂的心疼与欣慰:“傻孩子…刚刚及冠,便思虑如此之重…为父…心里难受。”

自己却只是憨憨一笑,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被举高高的孩童:“父亲是圣人般的人物,所做之事,功在千秋。儿子愚钝,不敢望父亲项背,但求…不负父亲教诲,不堕陈家门风,不给您…丢脸。”

梦,至此戛然而止。

冰冷的现实如同潮水般涌回,石室的阴寒再次包裹全身。陈忠和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已无迷茫与恐惧,唯有一片澄澈的释然与平静。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流转,父亲那和煦而坚定的目光,那看似不经意却蕴含深意的教诲,那宏大而温暖的理想……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一片浩瀚的海洋,涤荡了所有的委屈、不甘与对自身命运的担忧。

他忽然明白了。自己今日身陷囹圄,并非命运的捉弄或无妄之灾,而是自己主动选择这条道路时,便已预见可能付出的代价。这不是牺牲,而是继承,是实践父亲“权力应为苍生谋”信念的另一种形式。

父亲的道路在海外,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播撒火种。

而自己的道路,或许就在这幽暗的诏狱深处,在这无声的坚守之中。

无论身在何方,是显赫朝堂还是暗无天日的牢狱,只要心中那份“天下为公”的信念不灭,便不曾辜负父亲的期望,便是在践行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

铁窗外,秋风呜咽,掠过诏狱高耸的围墙,带来远方模糊的打更声。

陈忠和缓缓挺直脊梁,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极淡、却无比平和的笑意。

在这绝望之地,他竟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力量。

父亲,您的理想,孩儿懂了。

无论前程如何,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