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老人就是宝(1 / 2)

“老王啊,你说我带你来这个地方,没带你拍错吧?”

白楼别墅二楼的露台上,季老头正陪着老友王忠下象棋。

一边的桌上摆着果盘,都是夏芜那丫头贴心送来的,她那山上种的什么都有,现在正当季,水果多,每天换着花样往这边送。

不光是水果,还有她那山上养的鸡鸭鹅,下的蛋产的奶,每天都送啊,看得季老头羡慕眼红。

“你不知道,这丫头对我都没那么热情,我那多好的孙子,送给她了,也没见她天天给我送这么多东西,结果你一来啊,天天净想着你!”

王忠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来,人老了,就喜欢被年轻人依偎着,尤其是他这样年轻时立下赫赫战功,到老了,身体不中用,家中小辈对他敬仰又害怕,反倒不如和夏芜还有季云舟相处的舒服。

别的不说啊,就连这附近的孩子,王忠看了都格外喜欢。

他家中也有孙儿,小时候还好些,每次来看望他,都会站在旁边说些家中长辈教导的讨喜话,小孩子不像个小孩子,不过偶尔也能说出点天真可爱的话语来。

等他们再大些,知道王忠对他们家的意义了,其言语行为就有些拘谨了。

王忠不喜欢这样,他还是喜欢普通的生活,到乡里做个没人认识的老头子,挺好的。

“你个老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么好的丫头让你家云舟给捡到了,要是嫌弃,我家中还有几个不争气的孙子,送给夏丫头让她挑一挑捡一捡,说不定她还真能看上眼!”

“嘿!你怎么还想着挖墙脚呢!”

“两位爷爷,你们在聊什么呢,把什么拿来让我挑拣啊?”

两个老头正在吹胡子瞪眼,都没注意到夏芜和季云舟来了。

夏芜和季云舟去郝堂采莲子,郝堂村的书记想要弄什么漂流的河道,已经和上下游几个村庄都商量好了,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赞成。

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在自家门口挣钱的机会,都很赞成村干部们的奇思妙想,尤其是杨沟村村民的待遇,简直都快让其他村里人羡慕坏了。

所以赵洋河很顺利就订下项目,但在开始改造河道之前,他还要拉赞助。

这赞助一来二去就找到夏芜这里了,赵洋河请专家来看过,附近漂流的河道不用大改,总长1.2公里的河道,大部分都是天然漂流场地,所以投资需要的钱不多。

夏芜赞助给他两百万,算是入股,最后又扩宽河道,把漂流延长到1.8公里,总共经过四个村庄,从起点到终点,设置有三个停靠站点,同时创造的小摊贩岗位数干,还要修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挖河道时有一个池塘,里面种的有莲子和莲藕,夏芜他们过去看的时候,摘了一些,顺道来白楼看看两位老爷子的身体情况。

结果就听到王忠说要给夏芜介绍对象。

季云舟无奈笑着道:“王爷爷,这我可不愿意,您和我爷爷过不去就算了,我也没招惹您呐。”

王忠哈哈大笑,“我也就说说而已,真要把你换了,也得看小芜愿不愿意。”

夏芜摇头,抱着季云舟的胳膊,“他不愿意,我也不愿意。”

“行了行了,知道你们两个感情好,也没必要在我们两个老头子面前秀。”

夏芜把莲蓬拿过去,给他俩剥莲子,季云舟给她搬凳子来。

“王爷爷,你身体怎么样了?”

王忠已经来了有一段时间,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里,他每隔两天就要去杨沟村找杨洪恩给扎针,再加上季云舟那个洋人医生安娜,给他做什么康复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后,王忠明显感觉自己对肢体的控制要比之前强太多了。

一提这事儿他就高兴啊,来这里吃的好喝的好,病也有痊愈的希望,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忠红光满面道:“我感觉好得不得了,就是吧,嘴巴还有点淡。”

“您想吃什么就直接说吧,只要我那山头有的,我保准给你弄过来。”

王忠嘿嘿一笑,“小芜啊,爷爷也不贪心,天天杀生也不好,要不这样,你自己酿的青梅酒,给爷爷拿瓶来,怎么样?”

夏芜板起脸,把剥好的莲子给王忠和季老头,“您还不如想吃肉呢,别的都可以,这点不行,我爷跟我说了,你不能喝酒。没得商量。”

王忠感叹一声,“那就没别的事了。”

看他一脸落寞的样子,夏芜有些不忍,“你放心,等你病好了,我那些酒都给你留着呢,等山上的葡萄熟了,我打算再酿些葡萄酒,保证味道好。”

王忠又被哄高兴了。

他问起夏芜最近在忙什么,天天吃小孩给送的好吃的,他这张老脸还真不知道往哪里搁,要是夏芜有什么需要,他必须得帮,就当还人情了。

夏芜最近在忙着包山种药材,包山的事情已经弄好了,就是种药材,以前没什么经验,现在一切都要重头开始,幸好还有江寻请来的秦义帮忙,不然她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秦义本来要去国外找他闺女的,为了留在杨沟村帮夏芜,打电话回去说不能去国外了,害的秦义被老伴和闺女轮番打电话轰炸,可秦义决定的时候,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

夏芜为此有些愧疚,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秦义也不会遭遇这些无妄之灾。

她给秦义开的待遇条件很好,秦义好喝酒吃肉,山上有什么吃的喝的,只要秦义喜欢,夏芜就给他弄来,给他开小灶。

除此之外,每个月一万多块钱的工资,还是双休。

对于秦义这个退休老人来说,一万多块钱工资也不算少了。

吃好喝好住的好,秦义还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每天都感觉很开心,很充足。

在决定种植什么药材上,夏芜也费了不少心思,最终决定先种植黄芪、重楼、铁皮石斛、天麻、黄精等又名贵又常用的一些草药。

光是前期各种设备等投资下去,都花了夏芜差不多二十万块钱。

付出这些能得到回报的话,也就不算什么辛苦了。

这些草药生长年限比较长,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不过中药堂正在建,夏芜打算到时候好好帮忙宣传中药堂。

与此同时,夏芜除了在招中医学徒之外,也在招合适的坐班大夫。

光靠杨洪恩一个人的话,肯定看不了太多病人,他年纪那么大,又要带学生,又要给人看病,连轴转身体容易吃不消。

必须要再请几个靠谱的,有真本事的大夫来。

夏芜是这样想的,她像上次招学徒那样发出信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王忠一听,想了想,他倒是有一个不错的人选推荐,不过这个大夫吧,是看小孩病的,年纪也挺大了,早几年退休在家又被返聘,然后因为身体吃不消,才又退休回家。

“老丁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我看他退休在家后腰都挺不直了,不如把他叫过来再发挥发挥余热。”

王忠越想越觉得可行,“你等会儿,我现在就给他打个电话。”

丁遇春是个国医圣手,专门治儿童病的那种,别人用中医下药都要控制量,以免给病人带来坏印象,他给小孩治病,更需要精准的控制。

在丁遇春从医生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孩子在他手上出事,这就是他无上的功绩。

在操劳一辈子后,丁遇春到了退休的年纪,可惜医院里找不到能接班的人,他退休三次,五十五岁退休,不到三个月返聘回去,六十二岁退休,又返聘,七十三岁退休,还带出几个学生,有一回晕倒了,家人和医院都觉得他得休息了,再不然身体就顶不住了。

丁遇春才彻底退休在家。

他在家也没事干,还不如去医院上班。

多少次,丁遇春都是这样给家里人讲的,奈何家里人根本不听他的,让他在家休息。

丁遇春今年七十六了,孙子都长多大了,家里各人有各人的事,他老伴走的早,家里就一个保姆伺候他,给他洗衣裳做饭,晚上再回去。

丁遇春跟自己小儿子住一起,小儿子离异了,两个大男人成天也没什么话说,他小儿子前两年被公司外派出国,一年有八个月都不在家。

因此丁遇春除了去小区跟老头下象棋外,也没别的什么事。

现在天热,外面蝉鸣不断,老头都不敢在小区里待着下象棋了,丁遇春也没地方去,就在阳台坐着,阳台上挂着个鸟笼子,里面养着一头大鹦鹉,绿毛红嘴巴,瞅着可精神了,还会说话。

这鸟是他大孙怕他无聊送的,金刚鹦鹉,丁遇春教它说话,有时候两个人还能聊上几句。

客厅开着空调,到阳台这儿就不算太凉,老头子刚好能适应,窗外太阳大的刺眼,隔着一层玻璃都能感受到焦灼。

外面连个走动的人都没有。

“今年天儿可真热,我感觉自己可能撑不过去了。”

丁遇春自言自语道。

他本来就上年纪了,如今对生活也没什么盼头,早死晚死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区别,以前没退休时,人人见他都夸他,现在退休时间久了,也没人记得他了。

家里人又不陪在身边,丁遇春觉得寂寞的很。

保姆给他最好午饭就回去了,她就住在这附近,听说家里还有个上高中的孩子,要赶回去给高中孩子做饭。

丁遇春是个没那么多事的雇主,也不讲究这些。

不过他一个人也没胃口吃饭,保姆做的饭还在锅里放着,他没动。

“好死不如赖活着,不许死!”

笼子里的金刚鹦鹉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