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落了屋檐上几片枯瓦。
他蹲在门前,看着地上的沙痕微微发愣。
「要做一个能找路的。」
他说完这句,站起身,走进院中最暗的一角。
那是他多年未动的木箱,盖子上落着半指厚的灰。
他抬手抹去灰尘,打开箱盖,露出一根半腐的骨棍。
骨棍中央镂空,两端微弯,是早年他路途中拾得的鹿骨。
他拿起骨棍,轻轻敲在石板上,听声音是否还净。
「能听方向,也能记地形。」
他将骨棍横在桌上,开始测量比例。
骨棍将是主轴,是整个傀儡的背脊所在。
他用三根竹节将其固定,两端开孔,用以嵌入方向轮。
方向轮由五枚铜片组成,互相咬合,如同转经筒。
他将铜片抛在火中,以盐灰煨烧,去除杂音。
每一轮转动,都能产生细微振动。
他将这些振动,通过铜线传入骨棍,再引入魂脉。
「你要靠颤音来分南北。」
他为傀儡打造四肢,腿长而细,膝关节外突。
他选用老松木,木质轻盈,落地时几乎无声。
他在脚底安置弹簧足钉,能弹、能踩、能稳立。
「走一步,留一记。」
他说着,在脚跟装入粉囊,囊中盛满黄土碎末。
每走一丈,足底便漏一粒黄土,用于标记路径。
他雕制双臂,臂骨中空,内部藏有两支发射索钩。
「爬坡越障,你要比人还快。」
他将两枚索钩连至肩脊,以气囊推动发射。
肩脊之中藏着一粒风胆,是他亲自提炼的精风石。
风胆鼓动之时,可一次推动索钩飞出三尺开外。
他为其装上双眼,眼球非石非珠,而是一对凹透铜镜。
他在镜面后安置棱盘,以光线变化判断空间结构。
「你要能分黑白,也要能记地形凹凸。」
他在眼后接入记图石,乃是一种能留存光影的矿晶。
每看到一次新环境,矿晶便沉淀一层反应面。
反应面可以累积三十层,正好记下三十条路径。
他在傀儡脖颈接上一枚风向针,是精铜所铸。
针端细若发丝,中间悬浮于磁环之间。
风一动,针便动,风停,针便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