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侯景的救命稻草(2 / 2)

慕容绍宗知他二人心思,微微一笑,颔首应允。

然而,结果却让这两位沙场骁将倍感难堪。尉迟炯力量有余,但长途奔袭耐力不及年轻士兵;贺兰祥马术精湛,但步战技巧与汉军要求的标准化差距不小。两人拼尽全力,也仅仅是勉强达到合格线边缘,险些被淘汰。而随后几名普通的汉军老兵出列,为他们示范标准动作,无论是负重奔跑、弓弩射击还是阵型配合,都完成得轻松规范,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看着汉军老兵那举重若轻的表现,再对比自己刚才的狼狈,尉迟炯和贺兰祥面面相觑,脸上火辣辣的感觉更甚,但心中那点因败降而产生的不服气,却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汉军强大根源的直观认识与心悦诚服。尉迟炯长叹一声,对贺兰祥低语:“令则,今日方知,我军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国势、制度、训练全面落后啊!”贺兰祥默然点头。

最终,四万周军降卒,经过严格筛选,仅有一万身体强健、具有一定军事基础且自愿留下的青壮达标,被补充进汉军各营,开始了彻底的整训和改编。其余三万人,汉军依诺发放了足量的干粮和路费,遣散回乡。此举不仅迅速净化了队伍,更在徐州乃至周边地区为汉军赢得了极大的民心。

---

与此同时,淮州治所淮陵城内,气氛已是压抑到了极点。侯景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在厅堂内焦躁地踱步。汉军占据南徐州后,非但没有派人前来招抚,反而大军云集,厉兵秣马,其意图不言自明。

“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侯景猛地一拍桌案,面目狰狞,“那卖饼郎(刘璟)是想赶尽杀绝吗?连条活路都不给?!”他心中又惊又怒,汉军这“不纳降”的态度,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死亡威胁。

其实,早在邙山大战初露败象之时,狡诈如侯景就已预感宇文泰可能不保,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南方的梁国,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建康,向一心礼佛的梁帝萧衍表达“仰慕王化”、“愿为藩篱”的“忠心”。

然而,萧衍虽老,却并非完全昏聩,对侯景这种以反复无常、狡诈凶残着称的“羯胡”,打心底里不信任,更不愿沾染。他只是让太子萧纲代为回复。萧纲的回信倒是措辞客气,满篇仁义道德,但涉及到实质性的军事援助或领土接纳,便语焉不详,左右而言他,丝毫不给承诺。

这让侯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如今北周已亡,汉军重兵压境,南梁这条若即若离的线,几乎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这时,他的心腹谋士王伟上前一步,低声道:“主公,萧衍老儿沉迷佛法,朝政多委于太子及近臣。太子萧纲性格仁弱,缺乏决断。如今南梁朝堂,真正能影响决策、说动萧衍的,恐怕只有一人——侍中朱异!”

“朱异?”侯景停下脚步,眯起眼睛,“那个以贪墨闻名的佞臣?他能行?”

王伟肯定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能行!主公,此人不仅贪财,而且权势欲极重,深得萧衍信任,往往能左右圣意。只要喂饱了他,由他在萧衍和太子面前为我们美言,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侯景眼中凶光一闪,随即下定决心,咬牙道:“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王伟,你立刻挑选心腹,备足十车金珠宝贝、绫罗绸缎,亲自南下建康!务必给我打通朱异这个关节!告诉他,只要梁国愿意敞开国门,接纳我侯景,日后必有十倍、百倍的重谢!”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这几乎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家当了。

王伟神色一肃,郑重拱手:“主公放心!臣必竭尽所能,说动朱异!定不辱使命!”

很快,一支装载着巨额财富的车队,在王伟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离开山阳城,向着南梁都城建康疾驰而去。侯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次行贿之上。

---

而在彭城,慕容绍宗已经接到了来自许昌的汉王密令。命令言简意赅:务必拿下淮州,收复失地。至于侯景其人,汉国不纳!

慕容绍宗作为刘璟的心腹大将,稍一琢磨,便明白了这命令背后的深意。汉王这是要地,不要人,尤其不要侯景这个巨大的麻烦。他捻须微笑,自语道:“大王此计甚妙。淮州之地,必须归于汉土。至于侯景这条恶狼……正好驱赶他去南方。听闻梁国太子仁厚,梁帝崇佛,想必很需要侯景去给他们增添些‘烟火气’吧。”

他仿佛已经看到,侯景这把淬毒的刀,被扔进南朝那看似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的朝堂中,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传令各营,加紧备战!目标,淮州!”慕容绍宗收敛笑容,沉声下令。一场新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次,汉军的战略目的,远比单纯的攻城略地,要深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