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诡计多端的瘸狼(1 / 2)

侯景入许昌的第二天,就在皇宫内接到了宇文泰的召见…

侯景跪在冰冷的殿石上,声泪俱下,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肺腑中挤出:"陛下!高澄那个鲜卑小儿,欺人太甚!臣弱冠追随高欢起兵,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臣在前线作战,他的儿子竟在后方强占臣的爱妾..."说到这里,他的额头几乎触地,肩膀因抽泣而剧烈颤抖。

朝堂上一片死寂,只有侯景的哭诉声在梁柱间回荡。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神色复杂。几位老将不由自主地点头,他们能理解夺妻之恨对男人的羞辱;但更多大臣冷眼旁观,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讥讽——乱世之中,这等戏码他们见得多了。

宇文泰端坐龙椅,面色平静如水,心中却冷笑不已:"好个侯景,演技倒是越发精湛了。若非早知道你是什么货色,只怕也要被你这番表演骗了。"

"侯将军请起。"宇文泰语气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同情,"高澄暴虐,天下皆知。将军弃暗投明,实乃明智之举。"

侯景却不肯起身,继续哭诉,声音更加悲切:"臣恳请陛下北伐河北!臣愿为先锋,必生擒高澄小儿,以雪此耻!"他抬头时,眼眶通红,泪水顺着脸上的皱纹蜿蜒而下,任谁看了都会动容。

宇文泰心中暗骂:"好个狡猾的侯景,刚来就想要借刀杀人。"脸上却露出欣慰之色:"将军忠心可嘉,但北伐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他起身走下台阶,在众目睽睽之下亲手扶起侯景。这个动作引得朝臣们低声议论——陛下何等尊贵,竟对一个降将如此礼遇。

"将军暂且安心在许昌休整,"宇文泰握着侯景的手,语气诚恳,"待时机成熟,必让将军一雪前耻。"

侯景顺势起身,暗中观察宇文泰的表情。见对方神色真诚,心下稍安。

他在心中冷笑:"宇文泰,你当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等我站稳脚跟,再看谁利用谁!"

朝会结束后,宇文泰刚回到御书房,大将赵贵和尉迟炯就跟了进来。

"陛下!"赵贵性子急,开门见山道,"侯景此人反复无常,今日能叛高氏,明日就能叛我大周。不如趁其立足未稳,杀之收编其部众!"

尉迟炯也附和道:"赵将军所言极是。侯景部众三万,皆是百战之兵,若得此军,我军实力必大增。"

宇文泰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突然提高声音训斥:"荒谬!侯景势穷来投,朕若背信弃义,何以取信于天下?将来还会有人来投奔朕吗?"

赵贵和尉迟炯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弄得莫名其妙,正要辩解,却见宇文泰暗中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只得佯装惶恐:"臣等愚钝,谢陛下教诲。"

待二人退下后,宇文泰才对身旁的内侍淡淡道:"刚才朕训斥二位将军的话,想办法让侯景知道。"

内侍心领神会:"奴才明白。陛下这是要安侯景的心?"

"不仅是安他的心,"宇文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更是要看看,他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果然,不出半日,宇文泰那番"义正辞严"的话就传到了侯景耳中。

"陛下当真如此说?"侯景眯着眼睛问心腹宋子仙。

"千真万确。"宋子仙低声道,"赵贵和尉迟炯建议陛下杀将军以收编部众,被陛下严词拒绝。"

侯景心中稍稍落地,但多年的乱世漂泊让他不敢完全相信任何人。他决定再试探一番。

次日,侯景在府中大摆宴席,邀请周国诸将。请柬送出三十余份,言辞恳切,说是要"与诸将结识,共谋大业"。

然而从日落到夜深,竟无一人前来。宴厅里烛火通明,珍馐美馔摆满长案,乐师们不知所措地呆坐一旁。

"将军,这..."宋子仙看着满桌凉透的菜肴,面露尴尬。

侯景却不怒反笑,自顾自地斟酒:"好,好得很。这说明周将都防着我呢。"他仰头饮尽杯中酒,"这样才真实。若他们都来赴宴,反倒可疑了。"

又过几日,侯景上书宇文泰:"臣昔在光州与段韶作战,权景宣见死不救,坐看臣战败。今臣欲与国中诸将亲近,却无一人赴宴。可见臣不得诸将喜爱,恳请陛下为臣做主。"

宇文泰收到这封信时,正在与心腹大臣议事。他将信传阅众人,苦笑道:"这个侯景,倒会给朕出难题。"

卢辩沉吟道:"侯景这是在试探陛下,看陛下是否会为他责罚权景宣。若陛下照做,则寒了忠臣的心;若不照做,则侯景有借口生事。"

宇文泰点头:"朕岂能中他之计?但这信又不能不复。"他思索片刻,"暂且压下,容朕想想如何应对。"

就在宇文泰思考如何应对侯景时,许昌周边已经乱成一团。

侯景的三万部众大多是六镇将士和羯族部众,纪律涣散,烧杀抢掠已成习惯。到了富庶的许昌地区,更是如老鼠掉进米缸,整日滋扰百姓。

"陛下!不能再纵容侯景部众了!"许昌县令王勉跪在殿前,声泪俱下,"这半月来,许昌周边村落遭劫掠者十有七八,百姓苦不堪言啊!"

宇文泰皱眉:"朕已下旨命侯景约束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