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北徐州,即丘城外,战鼓震天。
七万大军列阵于平原之上,旌旗蔽空,长矛如林,在秋日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侯景站在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王伟!\"侯景声音嘶哑如破锣,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檄文可曾发往各地?\"
谋士王伟躬身应答,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将军放心,檄文已抄写三百份,派三十匹快马分送邺城、长安及各州郡。不日天下皆知高澄恶行。\"他顿了顿,补充道,\"属下在檄文中特别强调了高澄淫乱后宫、欺君罔上等十宗大罪,定教那小儿身败名裂!\"
侯景满意地点头,嘴角扯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好!让天下人都看看,高澄是个什么货色!\"他双眼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嗜血的兴奋。
这时,部将宋子仙快步走来,低声道:\"将军,周国密使到了。\"
侯景独眼微眯:\"带他来见我。\"他心中冷笑,宇文泰果然坐不住了。
片刻后,一个身着商人服饰的中年男子被带到侯景面前。那人躬身行礼,举止从容:\"在下武川会密探张贲,奉宇文会主之命前来。宇文会主问侯将军可需援助?\"
侯景冷笑:\"回去告诉宇文导,本将军既已起兵,自有必胜把握。他若真想相助,就看好手下的人,莫要让他们在背后捅刀子。\"他特别强调了\"宇文导\"二字,暗示自己清楚北周内部的派系斗争。
张贲面色不变,恭敬应答:\"将军放心,权将军已接到陛下旨意,正率兵前来接应,绝不会轻举妄动。\"他稍作停顿,又道,\"不过会主提醒侯将军,段韶非易与之辈,光州恐难轻取。\"
侯景不耐烦地摆手:\"本将军用兵,何需他人指点?段韶小儿,不过仗着是高欢外甥才得重用,何足道哉!你去吧!\"
待张贲退下,侯景对宋子仙道:\"传令全军,即刻开拔,目标光州!三日之内,必破此城!\"他的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告诉将士们,老规矩,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宋子仙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得令!\"转身高声传令,\"将军有令,全军开拔!破光州,三日不封刀!\"
台下顿时响起震天的欢呼声,那些亡命之徒的眼睛都红了,仿佛已经看到光州城内的财富和女人。
——————
数日后,邺城皇宫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高澄拿着王伟撰写的檄文,脸色铁青。那檄文写得文采斐然,却字字诛心,将他与父亲小妾阿兰、韩智辉私通、奸污自己爱妾李昌仪等丑事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添油加醋地描述了许多他根本没做过的恶行。
\"好个王伟!\"高澄突然大笑起来,笑声中却带着刺骨的寒意,\"若是早认识此人,必将他收于麾下!这文笔,这措辞,简直是把好刀啊!\"
侍立一旁的崔暹低声道:\"太子,如今檄文已传遍天下,恐对太子声誉...\"他不敢说下去,因为高澄的眼神突然变得异常可怕。
\"声誉?\"高澄冷笑,\"天下以强者为尊,本太子何需在意那些俗人的看法?\"他猛地站起身,将檄文撕得粉碎,\"侯景既然找死,本太子就成全他!传令...\"
这时,内侍尖利的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高欢大步走进殿内,面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澄儿,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说笑!\"他扫了一眼地上的碎纸,眼中闪过失望之色。
高澄连忙躬身:\"父皇,儿臣只是...\"
\"够了!\"高欢打断他,\"侯景起兵,皆因你逼迫太甚!\"
明明你也同意,现在却说是我一人之错?
高澄争辩道:\"父皇不是还说段韶忠勇,足以...\"
\"糊涂!\"高欢怒斥,\"侯景用兵狡诈,岂是段韶一人可敌?更何况,\"他压低声音,\"如今形势有变,澄清阁已收到消息,侯景与北周暗通款曲!\"
高澄脸色终于变了:\"北周?宇文泰也要插一手?\"他心中暗骂,该死的陈元康,这么重要的情报怎么不先来禀报我?
高欢沉重地点头:\"所以光州绝不能失。一旦光州落入侯景之手,北周军队很可能趁机北上,届时大齐危矣!\"他沉吟片刻,\"朕已决定,派彭乐率三万精兵南下支援。\"
高澄担忧道:\"彭乐?彭乐勇而无智,嗜酒如命,还贪财好色,何不调大将军韩轨前去?\"
高欢长叹一声:\"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等韩轨从武州回来,一切都晚了。朕只担心彭乐性子暴烈,怕他轻敌冒进。\"他看向高澄,\"这样,你即刻拟旨,命彭乐务必听从段韶调遣,不可擅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