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腾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既然是天意如此,老夫也不再阻挠。\"
祖珽心中暗喜,但表面仍保持恭敬:\"孙公英明。不如我们一同去见丞相,劝他顺天应人,登基称帝?\"
孙腾点头:\"好。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先见世子一面。\"
祖珽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这是自然。我这就去安排。\"
当夜,高澄悄悄来到孙腾府邸。这是祖珽精心安排的会面,避开了所有眼线。
\"孙公深夜相邀,不知有何要事?\"高澄虽然年轻,但举止间已有王者气度。
孙腾躬身行礼:\"老臣听闻世子属意丞相登基,不知是否属实?\"
高澄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祖珽,心中明了:\"不错。父亲功高盖世,早该顺应天命。孙公为何突然问起此事?\"
孙腾深吸一口气:\"若老臣愿意助丞相登基,世子能否保证新朝建立后,老臣仍能参与朝政?\"
高澄微笑:\"孙公多虑了。父亲常对我说,孙公是挚友,是良臣,新朝建立后自然需要孙公这样的老臣辅佐。\"他话锋一转,\"不过,我也听说孙公最近与一些元氏宗室往来密切...\"
孙腾心中一凛,连忙道:\"世子明鉴,老臣绝无二心。那些往来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高澄点头:\"那就好。孙公若能带头劝进,父亲必定欣慰。到时候,新朝太傅之位,非孙公莫属。\"
太傅!孙腾心中一震,这是文官之首,地位尊崇。他当即躬身:\"老臣愿为丞相效劳!\"
送走高澄后,孙腾对祖珽道:\"明日朝会,我会带头劝进。不过孝征,你要记住今天的承诺。\"
祖珽郑重行礼:\"孙公放心,世子一诺千金。\"
离开孙腾府邸,祖珽登上马车,脸上终于露出得意的笑容。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次日朝会,气氛截然不同。当有官员再次提出劝进时,孙腾率先表示支持:\"高王功高盖世,德配天地,当顺天应人,正位称帝。\"
群臣哗然。谁都知道孙腾一直反对高欢称帝,如今突然转变态度,令许多人措手不及。
高欢坐在御阶下,目光深邃地扫过孙腾和祖珽,心中明镜似的。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淡淡道:\"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高欢单独召见祖珽。
\"孝征近来与孙公往来甚密?\"高欢看似随意地问道。
祖珽恭敬回答:\"孙公乃国之元老,晚生常去请教政务。\"
高欢似笑非笑:\"是吗?孙公今日突然转变态度,想必孝征功不可没。\"
祖珽心中一惊,面上却保持镇定:\"孙公深明大义,晚生只是稍加点拨。\"
高欢挥挥手:\"去吧。好好辅佐世子。\"
祖珽躬身退出,后背已被冷汗浸湿。高欢果然明察秋毫,什么都能看透。但他既然没有阻止,说明已经默许了他们的行动。
当晚,祖珽秘密会见了几位劝进最积极的官员。
\"孙腾已经站在我们这边,但还不够。\"祖珽低声道,\"我们需要制造天命所归的迹象。\"
几位官员面面相觑:\"先生的意思是?\"
\"祥瑞。\"祖珽眼中闪着狡黠的光,\"邺城附近可有什么异象?\"
一个官员恍然大悟:\"城西农户家前日生下一头白牛,据说额有星纹!\"
\"好!\"祖珽击掌,\"立即将此事宣扬出去,就说白牛降世,真龙将出。\"
另一个官员补充道:\"昨日有百姓称在漳河中看到黄龙浮现...\"
\"妙!\"祖珽大喜,\"将这些祥瑞都搜集起来,大肆宣扬。我要让整个邺城都在议论真龙现身的事情。\"
几天后,邺城内外祥瑞之说四起,人心浮动。酒肆茶楼间,人人都在议论高欢称帝乃天命所归。
高欢在丞相府中听着这些汇报,面无表情。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推动,但并不点破。
时机正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