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每个朝官默认的共识,大家为了自己利益起见,也不希望卫铉入朝。
郑俨此番来访问,就是此意。然而不管郑俨是为了争宠,还是为了一家之利,所做之事都符合大家之利。
看到元悦沉吟不语,郑俨微笑道:“太保,河东王入朝,他一定采用裁汰庸官、贪官的名义对数万朝官挥下屠刀。当然了,河东王理念是好的,只不过我朝实在经不折腾,若采用他激进之计,必将天下大乱。依我之见,河东王近几年不宜入朝。太保以为如何?”
元悦也乐得郑俨跳出来扛下反对大旗,他果断的说道:“中书言之极是,河东王近几年确实不宜入朝。不过陛下主意已决,光是我俩,怕是无法改变成命。”
郑俨心下一松,笑容灿烂的说道:“太保放心。朝中还有很多人识大体,郑某可以一一说服。郑某只是希望太保在陛下正式下令之时,配合行事。”
“好吧。”元悦承诺道:“到那一天,元某必定出声反对。”
“太保英明。”郑俨心下一宽,笑着说道:“郑某收拢的年少俊杰对太保推崇备至,恨不得登门造访,昼夜聆听太保教育。还请太保大开方便之门,不使俊杰寒心。”
元悦双眼一亮,他被胡太后狠狠收拾一顿之后,再也不敢强抢“民子”,可他的地位毕竟摆在这儿,有的是人投其所好,郑俨言下的的年少俊杰,必是罕见的“人间绝色”。
他举起酒爵,哈哈大笑道:“哈哈,好说好说。郑中书只管让他们前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两人又喝了几爵酒,郑俨告辞回府。
来到书房宽坐不久,侄子郑勇入内禀报:“叔父,徐舍人、袁都官遣人来报,尚书令元徽、清河王元亶、彭城王元劭、广平王元悌、北海王元颢、太常卿李神俊、司徒左长史王遵业、中书郎王延业、国子祭酒王广业、尚书郎杨遁等四十多名皇亲要员愿配合叔父行事。”
“好。”郑俨闻言大喜,兴奋的起身踱了几圈,霍然道:“穆绍又是什么态度?”
穆绍官拜侍中、卫将军,不过其本人的意见并不重要。关键是其妻琅邪公主为女侍中,是胡太后近臣。
某种程度上说,穆绍就是琅邪公主在代朝的代言人,他如果答应配合,不但说明琅邪公主认同了,同时说明胡太后对卫铉的态度也不算坚定,所以穆绍是最重要的人物。
“还没有穆侍中回讯。”郑勇答道。
“我明日亲自会见穆侍中,你们勿须理会。”郑俨说完,吩咐道:“绍勇,入夜之后,你将那十五名少年郎送往太保府。”
“侄儿遵命。”郑勇行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