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属朝廷的长子军马场早已荒废,卫铉又将它经营起来,以前缴获的战马、良马,如今都养在长子军马场。
军马场的马匹是的“户籍”的,都是按照传统在马屁股上烙下印记,然后给它们编成册子,并且记好每匹马的岁数、毛色等等基本情况。但是中原王朝的军马没有登记血统的习惯,而此时的欧洲还是原始、野蛮时代,恐怕连军马的概念都没有,更别谈完善的马政体系了,然而他们后来居上,从十七世纪便登记马匹血统,如此一代代配对、培育,开始不断的涌现出很多良马宝马。
卫铉不清楚中原王朝为何没有给军马编写族谱,你们都在马屁股上烙下编号了,登记一下族谱无非就是顺手为之之事。不过长子军马场也这么搞了,然后挑选综合性能出众的良好进行配对、培育,期望培育出优秀马种。
当然不能指望一匹马同时具备耐力好、耐高寒、速度快、爆发力强诸多优点,那不现实。但是骑兵一般都有辅马,以后可以专门用耐粗饲、耐力好的马匹赶路;用爆发力强的马匹冲锋陷阵……
蒙古马就适合长途赶路。它们个头不高、力量不算强、身躯粗壮、四肢有力,具备了吃苦耐劳、不畏严寒、生命力顽强的优点,就算给它们吃再粗糙的马料,也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蒙元西征之时,便是依仗蒙古马惊人耐力和毅力转战数千里,从而取得一场场大胜。
至于有河曲马血统的,则是比较适合冲锋陷阵。河曲马是汉武帝培养出来的战马,它们高大力足、爆发力强,却吃不了苦、耐不了寒,史上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时,无数河曲马就是在恶劣天气中死亡,以至于汉朝后来无马可用,只能给李陵步卒。
要是将这两种/马的后代培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骑兵交相使用之时,行军速度定然比现在快、冲锋定然比现在强。
“明日可以去长子县么?”问心有些迫不及待了。
卫铉笑着说道:“我有很多军政事务要处理,明日肯定不行。我让人挑匹马驹送给你。”
聚拢而来的孩子们非常羡慕,纷纷嚷着要马驹。卫铉全都答应了。
尔朱英娥她们在一旁好笑的看着,此时的卫铉没有行台都督的威严、没有战场上的冷酷,就像是溺爱孩子的孩子王。
尔朱英娥知道卫铉没有家族可傍,只能培养这些孤儿。等到他们长大成材,便是卫家最忠诚、最可靠的力量。
能不能成材,就看十多年之后了。好在阿郎年轻、等得起,十多年之后也不过三十多岁,这期间可以精心呵护他们每一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随着石忠、刘朝、徐义、姜衍匆匆归来,家宴正式开启。
今天是卫铉凯旋归来之日,该说的已经向长辈们说了,宴会之上不谈公事,只聊家常。
一场家宴持续半个多时辰,时间还早,男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女人则是窃窃私语。
卫铉看着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对长辈、师兄们说道:“以前家底有限,不能收养更多孩子。如今也勉强算是家大业大,我想再收一百名较有天赋的孩子,最好是6到8岁的孤儿,然后集中培养。如果一百人之中出现一个州郡之才、一个军主之才,我便心满意足了。”
郡学、县学、乡学是为上党势力养士,族学则是为卫家养士,两者性质相同,却又有区别。这些学子、孩子今后一旦成才,不但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亦能让自己对士族和将门的依赖大为降低。
众人明白卫铉养士的深意,梁伦主动揽下任务:“此事交给我和郭师弟,我们明天去灾民营看看。”
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见卫天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他与大家打了声招呼,然后来到卫铉身前,低声道:“主公,阿史那土门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入市之时竟然趁乱消失了。”
“蛮警觉的嘛。你们有没有惊动那支商队?”卫铉没有责怪卫天,因为神武军本来就不擅长追踪、藏匿,当时要是姜衍在,他也不会将此任务交给卫天。
“我们看不到阿史那土门,便把行动取消了。”卫天说道:“他应该躲在某个地方观望,只要商队平安无事,便会出来。就算没有在城内出现,但我们可以派人紧跟那支商队,直到他出现为止。”
“考虑得很周全。”卫铉想了想,对着姜衍说道:“姜师兄,卫天有个任务需要斥候军配合,而且用时有可能比较长。你要扩建斥候军,抽不出时间来磨,就让卫雷带一支斥候配合卫天。”
“遵命。”姜衍、卫天二人很有眼色地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