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铉无语,他就客气客气而已,不曾想这帮东西不要脸,竟然直接认了。不过他们确实让自己免去一场血战,认就认了吧,更何况又不是自己封赏,那就更加无所谓了。
他轻咳一声,笑眯眯的接着说道:“朝廷对你们这样的‘义士’向来宽容,毫不吝惜封赏。我会如实上报你们的‘仗举’,不过你们要想获得朝廷封赏,还要帮我一些小忙。”
“请都督吩咐。”任褒拱手道。
卫铉对他说道:“我要南下与李大都督会合,辽西郡需要有人安定民心。任将军,你率五千士兵返回肥如城,与崔楷一起为朝廷掌控辽西郡。”
任褒识趣道:“末将唯命是从,定当事事以崔刺史为主。”
“好。”卫铉目光看向朱昌符:“朱将军,你带两万五千大军随我出征。”
“末将遵命。”朱昌符应了一声,又为难道:“末将愿为都督效死,只是将士们赤手空拳……”
“无妨,我会派人去你们的军营取来。”卫铉不打算去肥如城了,也不想去他们的军营。从军情上看,辽西郡贫困潦倒,那两个地方穷得要死,半点油水都没有,去了也是白去。
。。。。。。。
北平郡横山城关城之上,当葛荣得知卫铉兵不血刃占领辽西郡的消息后,误以为任褒是卫铉在平州布下的棋子,恐怕早在攻打燕州之前,便已经在平州落下这颗暗子了吧,否则任褒为何忽然中途退兵?
葛荣知道北平郡各城已经守下来的意义了,要是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此刻之所以在关城之上观战,他原本是希望李神在卫铉刺激之下,生出争胜之心,然后发动一场猛烈攻势。横山城最后即使是失守了,李神也将付出惨重代价;而他则退往后方的横阳关,再一次借助关山之险消耗敌军士兵。可是李神稳如老狗,完全没有强攻的想法。
葛荣明白李神的用意,李神现在按兵不动,分明就是打算坐等卫铉占领濡水以东的新昌城,切断自己的退路,然后联手夹攻横山地带,但是李神耗得起,自己却不行。
刘师宗和司马子如走到葛荣身后,刘师宗低声禀报:“大都督,诸位将军已经集结完毕,可以出发了。”
刘师宗也不知道卫铉有没有收到自家死士的密信,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已经不重要了。
“我现在真不知应该怎么办了?”葛荣回身笑了笑,只是那笑容看起来有些苦涩。
司马子如叹了口气,拱手道:“大都督,平州是守不住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临榆关(山海关),前往营州立足。”
“也只能如此了。”葛荣也是这个想法,他收去心中的伤感,命令道:“既然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那便撤往对岸,之后直接前往临榆关。”
撤退的命令下达,一队队士兵缓缓走出东城,向东方撤去。当城头大纛放下,葛荣留恋地看了城关一眼,便黯然离开。
。。。。。。。。
下午酉时末。横山城城西之下的大营人声鼎沸,身在中军大帐的忽然听到一阵阵欢呼声,他心中隐隐猜到了几分,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大步走去大帐。
李士定策马来报:“大都督,葛荣已经撤出横山城。”
“好,好好好。”李神顿时心花怒放,压在心中的大石在这一刻仿佛被搬掉了,感到无比轻松。
李神也收到了李诚从北方送来的军情,明白葛荣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往营州,他虽然很想趁机挥师东进,可是横山山脉地带易守难攻,强攻着实不可取,于是坐等葛荣放弃险地、自行离开。如今葛荣真的离开,今后就好办了。
话音刚落,有士兵大喊:“大都督,邓刺史回来了,还抓了一些俘虏”
不时,身为前军主将的沧州刺史邓俨大步而来,远远行礼道:“末将拜见大都督。”
李神问道:“邓刺史,葛荣当真退了么?”
“退了。”邓俨道:“末将已经占领横山城,据前方斥候来报,葛荣连横阳关也放弃了,率军直奔濡水,看样子是打算连夜渡河了。”
“好。”李神沉吟片刻,吩咐道:“邓刺史,你继续盯着敌军,我另外给你两万兵马,你让他们伐木扎筏,做好渡河准备。”
“末将遵命。”邓俨应命而去。
李神向儿子吩咐道:“士定,尽快与卫都督联系,请他配合我军歼灭葛荣于平州。”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