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后方,中书令郑俨得双眼都直了。
郑俨明白自己除了长相以外,几乎一无是处,今日的地位全部是胡太后破格恩赐,所以一直尽心尽力。然而胡太后从去年夏天开始,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在私底下“接见”他和徐纥了。便是御史中尉郦道元铲除他们的嫡系势力,她也不再包庇,俨然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郑俨异常惶恐,他觉得“年老色衰”的自己既然不再受宠,那便搜集美少年,送入皇宫。然而胡太后见都不见,直接打杀。
说到底,郑俨根本不理解胡太后。胡太后在意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郑俨和徐纥只不过是兴之所致的玩物罢了。与执宰天下的大权相比,他们连一颗尘埃都不是。
“陛下,诸寺接下您的帖子,他们说明日阖寺前往石窟寺。听您讲解经义。”女侍中常山公主来报。
这一次,胡太后是用个人名义向诸寺高僧下帖,然而她的身份摆在这儿,谁敢忽视“胡仙真”?
胡太后听罢,如释重负,一双凤眸却露出一抹揶揄之色,以自己可闻的声音低语道:“德高望众的高僧也不过如此,”
说罢,意味深长的向常山公主说道:“常山,下去准备好‘法会’用物。”
“微臣遵命。”常山公主应声离开。
“陛下……”郑俨借机说话。
胡太后凤眸一闪,温言道:“中书令,你去协助常山公主吧。”
“微臣遵命。”郑俨大喜过望,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他终于有事可做了。
望着他的背影,胡太后秀眉深锁,双眸竟然露出厌恶之色。过了一会儿,又将目光看向北方的洛阳城。
“陛下,”一名禁军幢主来报,他双手高高捧着一封书信,说道:“颍阳县主、侍诏元季聪送来一封急信。”
胡太后上前接过书信,她打开书信观看一遍,脸色一下变了。
这是元季聪和元孚联名的书信,上面除了述说卫铉功绩,还提到萧梁阴谋。
胡太后身在局中,是局中人,有些事情看不透。她一直以为针对元彝和李神、元孚、杨津、萧宝夤等人的流言蜚语乃是内部争斗。然而此时受到元季聪、元孚启发,再按照信中内容一一印证,蓦然发现京城内的流言果真有萧梁影子。
一想到萧梁蠢蠢欲动、暗中作怪,胡太后再也没有心情欣赏山水了,她向常山公主令道:“常山,你立刻让王公大臣来此见朕。”
“喏。”常山公主也不问什么,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胡太后目光看向南方,喃喃道:“萧菩萨,你想多了。”
萧梁皇帝萧衍是佛教虔诚信徒,他一心侍佛,不但动用国库修建无数寺庙,甚至连军民死活、国事都不怎么放在心上,故而被魏朝上下戏称为“萧菩萨”。
不过胡太后从来没有不敢小觑萧衍,因为萧梁在萧衍治理下,其内部上下一心、钱粮丰足、国力鼎盛。
萧梁名臣名将辈出,很多能力出众的王公大臣、名帅宿将都是枕戈达旦;他们做梦都想北伐魏朝。要是萧梁出兵北伐,此时的魏朝还真有些吃不消。
胡太后回想魏朝国力,又想了想朝中诸将,忽然发现除了李神轨,好像无人能用。而淮水防线主帅元延明需要防御地方太多、防线太长;要是敌军全面来犯,光他一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蓦然,胡太后脑海忽然闪现出一张阳光英俊的面容。心道“河北战事即将结束,李神和元彝足以震慑、平定叛军,也许可以将卫铉调来。”
想到这儿,胡太后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