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徐晴,准备出发上大学,徐母在网络上一阵搜索后决定给她一千块当生活费,还担心徐晴花钱大手大脚,决定每天早上发放三十块!
一个月早中晚事事必须给徐母汇报,才能等到一个月两百的“奖励!”
原主觉得太少了,毕竟大学在一线城市,那里的物价可比老家贵多了。
但徐母不听,还放言,是原主手机玩多了,看多了好日子开始嫌弃家里,嫌弃父母,不懂得体恤。
原主拗不过母亲,去上大学后开始天天打卡制生活,但徐母一天各种微信电话轰炸。
“在外面买白水,你怎么不买个杯子自己天天带呢,扣钱!”
“哟,你花二十块吃个小蛋糕,嘴怎么这么馋,扣钱!”
“早上吃个馒头都就够了,你吃面干嘛,还是生活过好了,扣钱!”
……
徐母每天能变着法的来克扣原主生活费,原主室友拉着她去参加活动,还被赶来的徐母一通骂,天天自己不学好还带坏别人家女儿。
就这样原主在母亲的各种作妖下,一个朋友都没有,天天饭吃不饱,每天下课后帮忙替同学们取快递赚点饭钱。
这事被徐母知道后,更是变本加厉,干脆不给原主生活费。
原主寒假跟徐母大吵一架,徐母不断哭诉自己白养这个女儿,自己将她养大,还有什么错?坐在地上撒泼打滚。
再也忍受不了的原主冲出家门,跳进水库…
……
“晴晴,你一个月生活费八百块,每天跟妈妈汇报情况,每个月再给你两百够了。”
徐晴一来便听到徐母在“商量”给她多少生活费的事情,根据原主记忆来看,家里不算太穷。
虽然城里没有房子,但家里住三层楼,房间客厅这些都是又大又宽敞,老爸前几年还全款买了十万的车。
原主问过妈妈,“我们家穷的连给我生活费的钱都没有吗?”
徐母恨铁不成钢,手指都要戳到原主眼睛里。
“你以为爸妈是怎么翻修的这个新房子和买的车还不是因为你妈当家存下来的,要是都像你在外面花钱大手大脚的,哪里有钱?”
徐母看了一大堆网络视频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女孩给太多钱,就会染上不良恶习,到处买衣服乱花钱。
所以在徐母的眼里,不给原主太多钱才是对孩子好。
“妈,一个月八百块还是太少,你多给点。”
既然有钱干嘛非要省孩子读书钱,孩子在外面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
这个妈当的未免管的太严厉,原主从来没离开过徐母身边,她也不能这么管啊。
徐母板着脸,“我算过这些已经足够你吃饭,不可能再多给。”
徐晴从背后掏出个充气大锤,一锤打徐母头上,徐母受到重击当场倒地。
等徐母嘴里蹦出一大堆,“哎哟,耍长了,看老娘收拾你…”
结果徐母爬起来都费劲,从地上起来这个简单的动作,她哆哆嗦嗦花费好大力气长成功。
这不能怪她,主要是手脚都不听使唤,感受使不上力气,做啥都费劲。
旁边的手机响个不停,徐母缓慢走过去接起,是徐晴的声音。
“妈,今天中午吃什么?你没打卡,全勤没了,两百块没有,你自己看着办吧。”
“什么全勤,你在说什么?”
“妈,你老糊涂了,去翻翻自己写的日记就啥都知道,我这儿工作忙,你在家注意安全…嘟嘟嘟…”
徐母视线落在饭桌上醒目的红本子,那应该就是徐晴口中的日记本。
通过日记本,徐母现在了解到,现在她已经退休十年,丈夫已经不在了,她之前被人哄骗骗走了存款。
好在徐晴发现的早,损失不多,但从此以后徐晴就完全掌握家里的存款,车房,还有徐母的退休金。
徐母每天三十块,一日三餐都要给徐晴报备,全勤一次不落,再给两百,完全和当初徐母制定给徐晴上大学的生活费制度一模一样。
徐晴颤颤巍巍走到镜子前方,满头白发和脸上干巴的印迹诉说着她已经苍老,空荡荡的大房子只有她一人,公婆,兄弟姐妹,丈夫都不在了,徐晴又在外工作常年不回来。
除了电视机,这里安静的出奇。
徐母在这寂静无声的大房子里突然特别思念徐晴,抓起手机打电话过去。